第40章 传诏天下40(2 / 2)

如今崔呈秀已有去意,魏忠贤若执意阻拦,崔呈秀就可能反戈。这让魏忠贤不得不同意放崔呈秀回乡,避免阉党崩盘。

解决了崔呈秀,魏忠贤又想到了同样知道此事的李永贞,决定等李永贞视察山陵回来也提醒一下,免得这个人倒戈,说出九锡之事。

处处都是漏洞、处处需要补救,这让魏忠贤只是短短几天,就感觉心力交瘁。此时他已经在考虑要不要向徐应元交权,换取继任者不追究。但是想到自己侄子的爵位,魏忠贤又有些舍不得,打算再撑一段时间,尽量保住爵位:

“陛下对草原上的蛮子都那么大方,册封了王公侯伯几十位。”

“我侄子的爵位也有可能保住,大不了改为顺天爵位。”

怀着这个念头,魏忠贤决定无论如何要撑过这段时间,为魏家谋取世代富贵。

这些打算,魏忠贤谁也没有告诉。王体乾虽然想不明白魏忠贤为何同意崔呈秀回乡守制,但是在确定这件事不会更改后,他很快派人告诉随侍皇帝的王文政,向皇帝告知这个消息。

得知这件事情,朱由检心中喜悦,知道阉党垮台的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只是想到崔呈秀等人空出的职位需要廷推,他的喜色又收敛了起来,更加坚定了掌控文选司、控制廷推名单的决心:

“不知道杨景辰这个人能不能用,有没有能力把我的意志传到吏部。”

“如果此人不行,只能再换一个。”

让杨景辰以吏部侍郎身份亲掌文选司,是朱由检在朝堂上走出的重要一步棋。这个人虽然算是阉党,却和阉党的牵连并不深,只是和余煌等人一样参与了《三朝要典》编纂,未来有可能被自己保下来。

同时,因为杨景辰依附阉党,朱由检觉得他不是那种正直不屈、顽固不化的文臣,有可能投靠自己、按自己意志行事。这让朱由检把起复孙传庭、掌控文选司的事情交给他,看看能不能办好。

今日的常参会议,就是一个考验。

辰正八点,皇极门东侧的文华殿,朱由检召集内阁大学士、九卿等常参官,以及吏部、吏科相关人员,开始朝会制度改革后,第一次常参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处理吏部事务,商议加衔名号,确定常朝官人选。

第一次参与这样的会议,朝臣都感觉很新奇。以往只有内阁大学士才能经常见到皇帝,所以他们的权柄最重。如今六部尚书和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这九卿同样有资格经常见到皇帝,和内阁大学士一同在常参会议上讨论事务。这让大臣们明显感觉到,九卿和大学士的关系正在发生转变,他们之间的权柄和地位,会有一定变化。

大学士和九卿有这个感觉,吏部官员和吏科给事中的感觉就更强了。这么多的大臣决定的吏部事务,他们有能力反对吗?恐怕吏部以后只能执行常参会议的决定,真正成为了执行机构。

这种感觉,让很多吏部官员心里打鼓,一些原本打算在常参会议上大放厥词的人,悄然退缩了回去。就连对文选司被侍郎亲掌坚决反对的文选司众官,也有些惴惴不安,不知要不要闹下去,反抗皇帝的决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