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常朝人选35(2 / 2)

这话虽然强硬,却说到了一些人的心里。许多小官一年到头也在朝会上说不了几句话,对于参加朝会自然不怎么热衷。对于他们来说,一年参加二十多次朔望朝就够了,多了反而不喜欢。

但是,如果只能参加朔望朝,他们也担心发言机会太少,有什么冤屈或言论,无法被皇帝听见。

似乎是知道了他们的担心,朱由检这时说道:

“以后朔望朝和常朝的职能要分开,参加常朝的大臣,要把朔望朝让给不能参加常朝的臣子发言。”

“如此两全其美,不用每次朝会都有很多臣子参加,却又总是那些大臣发言。”

此言一出,很多小官都是齐齐称赞。大臣们虽然有些担心小官在朔望朝上乱说,但是想到他们以后再也不会参加常朝,也就同意下来。

唯有那些喜欢发言搅事的小官,对此有些不甘。只是他们没几个人支持,只能消停下去,暗自打算在朔望朝上好好表现,争取把持朔望朝。

这样定下来后,朱由检继续和群臣商议参加常朝的人员。首先定下来的是贵族,朱由检命在京的成国公、英国公、定国公都要参加常朝,侯、伯、宗室、驸马按职务确定是否参加。

然后定下来内阁大学士,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侍郎,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五寺正卿、少卿,通政使司、顺天府、詹事府、翰林院、太医院、钦天监、国子监等部门的主官。每个朝廷部门都至少有两个人参加常朝,防止被人把持言路。

再往后就是科道官员,六科同样每科至少两人参加,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十三道监察御史都可参加。

最后加上起居注、尚宝卿、锦衣卫等文武侍从官员,参加常朝的人选,大致定了下来。

这个规模,相比朔望朝缩减了很多,而且有内阁、六部、六科存在,可以直接发出圣旨,朱由检对此比较满意。

大臣们同样比较满意,毕竟他们都能参加常朝。少了一些小官随意发表意见,朝堂上变数就小多了,有利于他们秉政。尤其是廷推大臣时,少了一些小官随意攻击,更有利于控制结果。

科道官员更是满意,毕竟其他参加常朝的都是部门主官,他们却几乎都能参加,还有什么不满呢?

但是那些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却是普遍不满。尤其是那些郎中,执掌一个清吏司,论权力比五寺诸监还要大得多,怎么他们能参加常朝,自己却不能呢?

眼看他们要闹起来,朱由检补充道:

“各级官员,有少卿、佥都御史以上加衔者,同样参加常朝。”

“南京官员、地方官员进京者,同样照此办理。”

这个措施把一些人的不满压了下去,但是朝堂上获得加衔的通常是科道官员,地方获得加衔的通常是总督、巡抚,仍然无法安抚六部中人。

最终,朱由检在考虑之后,又说道:

“地方布政使司有从三品参政、从四品参议,朝廷通政使司有正四品通政、正五品参议。”

“今后通政使司正五品参议改为从四品,增设从三品参政作为加衔。”

“有从四品参议、正四品通政、从三品参政加衔的官员,同样可以参加常朝。”

“吏部尽快拟定,给资历、功绩足够的官员,加参议、通政、参政衔。朕特许这次不用考满,按五品以上授诰命,直接给与应得诰命。”

如此下来,常朝范围又扩大了一些,许多人自忖有资格获得加衔参加常朝、还能直接获得诰命,终于不再闹腾。常朝人选的改动,最终确定下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