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干支纪时和纪年(2 / 2)

“无论是计时更准确的座钟,还是能放进怀里的怀表,都要搜集过来。”

“让钦天监派人学习制造工艺,如果条件成熟,朕会建一座钟楼,向全城报时。”

听到朱由检因为一座钟表就要大兴土木,余煌急忙劝道:

“陛下不可沉迷奇技淫巧、建造奇观误国啊!”

朱由检听得皱眉,却不得不正色道:

“这不是奇技淫巧,也不是奇观误国。”

“对钦天监来说,精确的时间能够更好地记录星象,制定出更精确的历法。”

“而且家家有钟表,或者用钟楼代替打更,会节省很多人力。”

“大臣上朝也会更加精确,不用担心误了时间。”

说着,他指着起居注道:

“以后大臣觐见,要记录好时间。”

“是十分钟,还是二十分钟,都要准确记录。”

“朕的一天也只有二十四小时,不比那么多大臣,每个人都有二十四小时。”

“只有精确用时,才能更好地分配时间。”

余煌出于身份劝谏了一句,听到皇帝给出了理由,当即不再多言。

朱由检见此松了口气,却记住了这个教训。决定以后办什么事先让臣子提议,免得自己提出,会被臣子乱喷。

这么想着,朱由检连接下来的话都不想说了。但是事已至此,他也不能半途而废,给人留下不喜谏言的印象。只能继续说道:

“再说纪年,也不能只写皇帝年号,这样不便计算。”

“朕先问你一下,张居正是哪年出生,哪年去世,终年多少岁?”

余煌急忙计算,过了好一会儿,方才认真回道:

“张居正是嘉靖四年出生,万历十年病逝,终年五十八岁。”

“嘉靖四年是乙酉年,万历十年是壬午年。从乙酉到壬午,正好是五十八。只隔癸未、甲申,便是一个甲子。”

微微点头,朱由检对余煌没用年号、而是用干支纪年计算的方法,点头表示认可,但他还是说道:

“你看这样计算,需要记清楚年号对应的干支不说,还要计算干支顺序。”

“可以说十分麻烦,一点都不直观。”

“如今,西方传来基督纪元,嘉靖四年对应西元1525年、万历十年对应西元1582年。”

“以此计算张居正的年龄,需要多少时间?”

呆了一呆,余煌不用思考,便知道只要懂得算数,便能计算出来。不像干支纪年,需要推敲斟酌。

发现了其中的方便之处,再结合朱由检所说,余煌吓了一跳,急忙劝谏道: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

“陛下,这是太祖奉天讨元北伐檄文。陛下切不可因为西元简便,使用基督纪元啊!”

同样被吓了一跳,朱由检没想到余煌说得好好的,突然背诵起北伐檄文。见到他这么大的反应,朱由检急忙解释道:

“朕什么时候说用西元了?”

“是想让你参考西元,制定一个纪元和干支、年号并用。”

“免得以后有人觉得西元方便,代替干支、年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