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救灾方略355(1 / 2)

在皇帝用太祖成祖托梦之说、确定天灾的原因后,群臣虽然对陕西是否发生灾荒心存疑虑,却觉得提前准备也不是什么坏事。

毕竟大明这些年确实经常发生灾荒,皇帝也已经决定,以后地方官的考核,首先看救灾和平乱。

所以他们对此都很积极,提出各种意见。

朱由检之前思索的各种解决办法,也提出来让群臣商议。

群臣商讨之后,首先否决了复套之议。

一是如今的大明四面起火,东北和西南都在打仗,南赣也刚刚发生了民乱,实在不宜挑起边衅、再开一条战线。

二是蒙古部落大多已经臣服,边关虽然时常有小磨擦,却没发生大战。不能随意攻打那些草原上的部落,引发九边动乱。

三是陕西和河套之间,隔着几百里的沙漠,出兵和补给非常艰难,而且难以久据。

想要复套的话,朝廷需要有能征善战的将士,还要准备粮草、做好支援数年的准备。这样才有时间把河套水利整修好,实现自给自足。

这个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而且风险很大。以朝廷现在的状况,实在承担不起。

除了河套之外,陕西周围能开拓的地方很少,而且气候条件还不如陕西。在陕西遭遇旱灾的时候,那些地方的灾害只会更严重。

所以开边转移矛盾,在陕西是不可行的。甚至陕西的边军还要提防着,周围的异族遇到灾荒犯边。

朱由检的复套提议,很快被群臣否决。

然后就是让郑芝龙等人招揽郧阳流民,去东宁等地开垦。

这点群臣很赞同,他们也早觉得郧阳流民是个***烦,与其留在当地,还不如让他们去海外。

但是这和陕西的事情无关,曾经担任过郧阳抚治的专督军械侍郎毕懋康道:

“郧阳流民多有积年盗匪,若要迁移他们,必须分批迁移。”

“别说陕西现在的流民还不多,即使出现流民,也不能立刻让他们去郧阳。”

“一旦郧阳的盗匪得到流民补充,臣恐发生民乱。”

可以看得出他对郧阳流民很是警惕,甚至认为迁移时要派士兵看着。免得迁移路上,发生不测之事。

如此一来,这条路也被堵死。只有把郧阳流民迁走大部分后,才能让陕西的流民前往郧阳,走这条路前往海外。

至于郧阳的流民什么时候能解决,那要看郑芝龙船队什么时候过去、地方官配合得如何。

而且东宁那边也要准备好土地、房屋、粮食,供这些流民居住。

所以这个速度,很可能无法快起来。

为了加快速度,朱由检决定催一下郑芝龙,同时提高郧阳抚治的积极性,让他积极配合。

想着后世对湖广的划分,朱由检道:

“郧阳的流民如果彻底解决,以后郧阳抚治就不需要设置了。”

“朕打算把这个职位改为湖北巡抚,负责湖广的长江和洞庭湖以北府县。”

“从现在开始,汉水一带的郧阳府、襄阳府、承天府、汉阳府,都由郧阳抚治负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