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南赣民乱和金盆案352(1 / 2)

陕西的民乱只是很有可能发生,但是有一个地方,已经发生民乱。

四月十一日,南赣巡抚洪瞻祖上奏,南赣流贼夺天王伪号永兴元年,率众攻破安远县城,劫库放囚,知县沈尧封逃。

朱由检对此很是生气,而且意识到如果民乱时常发生,会给人一种天下不稳的信号。所以他要用雷霆之势,解决这起民乱。

再加上前面有福建道御史李应期弹劾洪瞻祖政倦于年、智昏于利,朱由检决定罢免洪瞻祖的官职,换其他人代替。

四月十三日,朱由检在常朝上正式罢免洪瞻祖,并且让九卿准备人选,次日举行廷推——

这种临时掉换的督抚,按照之前确定的廷推法,由九卿直接廷推。方便朝廷快速反应,派遣人员接任。

对于此事,朝堂上许多官员都很兴奋。四月九日确定的紫阁功臣,让很多官员有了建功立业的心思。南赣的民乱规模虽然不大,但平定后也是功劳。

王守仁就是因为南赣平乱起家,后来又平定宁王之乱、藤峡盗乱,得以成为紫阁功臣。

谁又能说这次平乱的事情,不是又一位紫阁功臣发迹呢?

所以那些自觉有军事才能的官员,纷纷和朝堂上的九卿走动,希望他们能推荐自己。

四月十四日,朱由检召集四辅大臣、大小九卿和相关科道官员,举行常参扩大会议。准备就各地的民乱和灾荒,商讨解决方案。

首先是南赣巡抚,九卿在经过一日的考虑后,已经各有人选。

不过朱由检在知道群臣和九卿走动后,却没有给他们说话的机会,率先向群臣道:

“三边总督史永安,多有弹劾建祠者。”

“朕因为其之前有功,所以降级留任。”

“三边总督今年就要更换,而且以史永安的级别,已经不适合留任。”

“朕打算调任其为南赣巡抚,负责平定民乱。”

史永安是贵阳保卫战的功臣,因为这桩功劳,从贵州巡按升任太仆寺少卿、宁夏巡抚,然后又立下边功,成为三边总督。

可以说他的能力是有的,要不然朱由检也不会在他参与建祠后,仍旧留任此人。

再加上史永安是从西南升去西北的,对南方的气候环境也算熟悉。让他去平定南赣民乱,群臣都觉得能胜任。

但是能够胜任,不代表就要推荐。毕竟南赣民乱在群臣看来不是什么大乱子,很多人都有能力平定。这样一个能立功的差事,怎么能交给史永安这个阉党余孽?

所以他们纷纷反对史永安转任南赣巡抚,上个月被起复的兵科给事中许誉卿道:

“李橒索金盆于安位,致使水西反叛。”

“史永安当时是贵州巡按,有失察之罪。”

“臣以为应该追查前罪,罢免史永安等人。”

这话说出,群臣争议更大。因为贵阳保卫战的功臣,主要就是李橒和史永安。

李橒因为金盆之事,一直在被闲置。哪想到金盆的事情,竟然还被牵扯到史永安。

云南道御史毛羽健道:

“金盆之说,为御史蒋允仪所参。后奉旨回话,亦自认为风闻。”

“李橒死守孤城为有功,应该起复重用。”

这话说得刑部不满意了,刑科给事中余昌祚道:

“金盆乃查有实据之事,先皇曾有旨意:”

“李橒以需索金盆,激变至今,流祸无穷。”

“所以一直未曾起复。”

“毛御史说仅是风闻,又是从何而来?”

一众科道言官,就金盆的事情,开始激烈争论。

朱由检听得头疼,感觉让言官参加常参会议就是一件错事。这些言官在陆续就任之后,已经开始恢复战斗力,朝堂上任何事情,他们都能吵起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