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李自成的野心350(2 / 2)

更有不识字的百姓,听到皇帝把海瑞列入紫阁功臣,他们虽然不知道紫阁功臣是啥,也看不懂报纸上的字,却花钱买了报纸,放在家中供奉。

在这一个助力下,《京报》的发行数量,第一次突破了十万份。京城所有人家,几乎都有这一期的报纸。

文思院的工坊加印了几次,才满足了需求。而且在卖了很多天后,还有人指着这一期购买。

大街小巷之中,到处都有人谈论紫阁功臣。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刘宗敏等随着陕西锦衣卫进京的武人,进京后看到的就是这个景象。

他们发现京城的士子、百姓,都在谈论海瑞等功臣,甚至都有人刻了海瑞的神位,迎回家中祭拜。

“陛下追赠海瑞为清廉伯,苏松城隍之神。”

“海青天这是成了伯爷,还成为了神灵。”

“咱们是不是也拜一拜,求海青天保佑?”

李自成将打探的消息向众人道出,提议道。

从陕西前来京城的一路上,他靠着出色的交际能力,成功折服了刘宗敏等人,并且在舅舅高迎祥支持下,拥有了不小的话语权。

海瑞虽然从未在陕西任官、名声在江南一带更响亮,但是陕西的人也知道他的名字,知道是为民做主的青天大老爷。

拜拜他的神位,说不定能在武道大会上受保佑。毕竟陕西的武道大会上,可是死伤了不少人——

孙传庭怀着招安的目的,却没吝惜他们性命,甚至故意让陕西武道大会的比试更残酷,让这些人结怨。

高迎祥等人经历过陕西武道大会后,现在还心有余悸。即使对自己的武力有信心,他们也不介意拜拜神。

在看到京城的百姓都在拜海瑞后,他们出于从众心理,同样前去拜神。

这些人和京城人的打扮不太一样,口音更是能明显听出是陕西人。京城的百姓听说他们拜海瑞后,倒是没有嘲笑,指点道:

“你们是陕西人,更应该拜李文忠,他是太祖册封的陕西城隍之神。”

“而且在开国功臣中名列第三,被追封为岐阳王!”

这是随着紫阁功臣名单的发布,暗地里流传出来的。朱由检把开国功臣、靖难功臣都拟定了神位,放出风声试探民意。

只要当地的民众不反对,他就会在将来正式公布。

像是中山王徐达被封河南省城隍、开平王常遇春被封山西省城隍、岐阳王李文忠被封陕西省城隍……都是他命人流传出来的。先让客居京城的各省人知道,听听他们的反馈。

岐阳王李文忠的大名,高迎祥如何不知道。毕竟李文忠曾随着徐达在陕西征战,追封的岐阳王也是陕西地名。

再加上李文忠是武将,更合他的胃口。所以他在听到这个名字后,当即向一众陕西武人道:

“岐阳王是陕西城隍之神,咱们去拜他吧!”

“他在天上有灵,一定会保佑咱们陕西人!”

众人纷纷赞同,继续去拜李文忠。

李自成长了个心眼,又多问了几句:

“俺是延安府的,还应该拜哪个神?”

京城的百姓听得乐了,说道:

“你们不知道紫阁功臣吗?”

“延绥城隍之神是王越啊!”

“就是被封为威宁伯、在威宁海子大捷的那位。”

“听说他还曾经收复了河套,在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多次立功。”

“陛下拟封他为延绥城隍之神,保佑那里的将士!”

这又是一位名臣,三边总制、或者说三边总督,就是从王越开始的。

陕西那边的武人,如何不知道这个人?

听到他成了家乡的城隍之神,以后会保佑自己,李自成等人都很兴奋,认为该拜拜这个神。

其他家乡不在延绥的陕西人,也觉得应该拜拜,说不定就能保佑自己。

更有人受到启发,询问自己家乡的城隍之神是谁?

被一群陕西人围着,那人被问得烦了,说道:

“你们东问西问,不会自己买报纸看?”

“报纸上写得明明白白,拟封某某为某地城隍之神。”

指点他们去报刊亭,买份报纸观看。

众人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京城人提到的报纸是什么。李自成带着侄子李过,急忙去买报纸。

他家里世代都是养马户,幼年时家中颇为富饶,八岁时与侄子同时进私塾读书。直到父亲死后家道中落,才不得已应募驿卒。

相比其他武人来说,李自成和李过叔侄,称得上识字的读书人。

两人买了报纸,向其他同伴诵读。众人这才知道,什么是紫阁功臣。

在听到皇帝给紫阁功臣的封赏不但有神位、还有世职和开辟封国成为诸侯的许诺后,他们更是激动得直喘气,眼中迸发出熊熊野心——

拥有一块自己的领地、甚至建立封国成为诸侯,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

武人最大的期盼,可以说莫过于此!

想到紫阁功臣中有十人是武将,还有其他没列入紫阁功臣、却因为被封爵同样允许开辟诸侯国的武将,他们都觉得一个属于武人的时代将要到来——

当今天下,正是武人用命之时。只要立下功勋,爵位、封地、甚至死后的神位,都会随之到来。

即将举行的武道大会,就是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