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皆能开国成诸侯349(2 / 2)

诸侯国能以这些领地为屏障,但是这些领地在周边,也限制了他们肆意扩张的权力。

这些细则,朱由检简单说了一下,让刘宗周等人商讨,制定更完善的礼制。

群臣也彻底拜服,认为皇帝的重制礼乐不是虚言,而是参考周礼,开启新的封建。

虽然封地只能在海外,但是在宗庙、神灵的诱惑下,很多人都动了心。

他们心里面也充满了建功立业的心思,觉得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放在紫阁里——

让自己能在宗庙接受供奉、能作为神灵被祭祀,同时为自己的后代,谋个世代富贵。

很多人想到一直被皇帝称赞登极功劳、几乎确定能成为紫阁贤臣的黄立极,更是羡慕得眼中几乎要冒火:

这个人到底是走了什么狗屎运,才能以平平无奇的事迹,得到这么多优待?

对主持封贡的孔贞运,同样也有人羡慕。更有当时在朝堂上的,此时后悔不迭:

如果他们当时勇敢点,主动请命去草原上主持封贡,林丹汗封贡的功劳,绝不会落到当时只是左春坊左谕德的孔贞运手里。

这桩功劳在如今,可是代表紫阁贤臣的席位。前元后裔的彻底臣服,怎么也能在青史上记一笔!

尤其是礼部侍郎孟绍虞、王祚远,此时最为后悔。封贡的事情本就该礼部主持,但是他们的畏难,让孔贞运得到了机会,被皇帝加礼部侍郎衔,主持封贡事宜。

如果他们当时主动请缨,孔贞运怎么争得过他们?

孟绍虞后悔之下,更想到了皇帝之前让自己制定印刷通用规范字表。这件事皇帝让他和张瑞图一起主持,如今还没完结——

因为他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这上面,还在按以前的习惯,慢斯条理做事。

现在想来实在大谬,因为这代表着紫阁贤臣的机会。

从报刊的红火程度来看,这个字表定好后,功绩会非常大。成为紫阁贤臣,绝对毫无问题。

所以他已经决定,回去就抓紧办这件事,免得朝堂上人事变动,皇帝换其他人主持。

张瑞图也同样想到了这件事,在被皇帝惩罚、几乎确定要离职后,他已经决定要好好完成这件事,给自己争取个紫阁贤臣的机会。

可以说,朱由检之前安排的各种事,都被群臣想了起来。此时他们都发现,皇帝安排的难事,其实都是机会。

例如让吏部推行磨勘法、考成法,让户部清丈田亩、实行分税制,让礼部和刑部整理礼法,让工部和少府寺开发各种技术……

这些以前他们觉得为难的事,此时都变成了机会。只要能够完成,大概率能成为紫阁贤臣。

还有人野心更大,想到了天下的各种乱子。之前他们觉得天下不安、做地方官很难,此时方才觉得,这些是更大的机会。

例如西南的乱子、辽东的乱子,无论平定哪一个,都能成为紫阁功臣,而且还可能不止一位。

就是次一等的草原战乱、东南海盗,在皇帝指挥下相继被安抚后,负责这两件事的孔贞运、朱一冯,也能成为紫阁贤臣。

所以很多官员心中,已经有外放督抚的想法。不再把地方官视为畏途,看不起地方官员。

朱由检通过设立紫阁,挑动所有臣子的建功立业之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