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长江巡阅使331(2 / 2)

专督河道侍郎李从心,也认为围湖造田要慎重。并且从自己的治河经验,说明围湖造田的危害:

“臣在治河之时,经常发现淤塞之处。只有疏通淤塞,才能让水流顺利通过。”

“若是没有堤坝,围湖造田之后,多有田土被冲入水中。水中泥沙多了,下游水流平缓时,就容易发生淤塞。”

“围湖造田之事,确实应该慎重。只有确定完全改道的滩涂,方可开垦良田。”

有了这位专业官员的支持,很多人对围湖造田的看法,开始发生变化。认为皇帝要限制围湖造田的做法,确实有些道理。

朱由检则是很欣喜于李从心的说法,又道:

“李卿所言,甚合朕意!”

“不止是围湖造田,开垦荒山、坡地,也容易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道。”

“黄河下游之所以成为地上河,便是因为上游的荒山野岭太多。开垦之后稍雨暴雨,便有大量泥土被冲入河道,进而汇入黄河,在黄河下游郁积。”

“要解决这件事情,就得植树种草、涵养水源,注意保持水土。”

李从心听到这个说法,顿时如醍醐灌顶,明白了黄河水中泥沙多的根源。再想到皇帝的夸赞,称颂道:

“陛下所言,明见万里。”

“黄河上游的陕西、山西等地,确实荒山众多,多有水土流失。”

“臣为河道侍郎,最重要的就是治黄。”

“当以陛下所说,注重保持水土。”

朱由检满意点头,却没有再说下去。

因为陕西的现在是粮食不够吃,到处都是流民。让他们植树种草保持水土、甚至要因此退耕还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没法执行。

所以他更关注的是长江,说道:

“大河已经变成黄河,万万不能让长江变成又一条黄河。”

“所以水土保持的事情,长江巡阅府也要抓起来。”

“在围湖造田之外,还要注意长江支流流经的地方。”

“要注意梯田的营造方法,对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地,进行退耕还林。”

“荒山上要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

“河滩上也要营造护滩林,不让河流冲走。”

林林总总说了一大堆,都是保持水土的事。

毕竟在后世预防水土流失已经是个常识,经常在保护环境时提到。

这些事情,朱由检让李从心仔细记下,先在长江推行。

然后是长江巡阅使的第二个职责,也是朱由检更关注的,打通长江水运:

“长江巡阅府,要确定长江沿岸的通航河道,以及通航能力。”

“确定各种吨位的船只,能通航的地方。”

“要不断疏通航道,减少险滩、礁石,让更多的船只,能够安全通行。”

“对阻碍通行的桥梁、浮桥,要想办法改建。”

“对沿途的税卡,则要统一规范。”

“以后长江上实行一税制,所有通行的船只,只能收一次税。其余所有关卡,不得二次征税。”

“为了防止地方私设税关,长江巡阅府设立税务司,由太府寺税务总署直管,负责长江税务。”

“具体税率多少、和地方又如何分、拨给长江巡阅府多少款项用于长江治理,太府寺要拿出方案来。”

太府寺卿郭允厚听到,急忙出声应命。

他在主持完明算科考试后,已经认识到皇帝改革税制的决心不可阻挡。这些日子已经准备按皇帝的吩咐,把太府寺各个衙门建起来。

如今皇帝给了他在长江巡阅府建立税务司的职责,郭允厚顿时就认识到,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在南方设立税务机构、让南方各省接受的机会。

只要长江巡阅府的税务司能建起来,让各省的商人看到一税制的好处,他们就会支持太府寺的税务机构,在南方各地建立——

毕竟谁也不想过一道关卡交一次税,那样税率再低,累计起来也不是个小数字。

哪像皇帝提出的一税制,只需要交一次税就能通过所有关卡。

户部尚书毕自严,在听到皇帝在长江巡阅府设立税务司的决定后,顿时恍然大悟,明白了皇帝为何要在这个时候,设立长江衙门——

原来,是为了在长江沿岸收税,把长江沿岸的税关,收到朝廷手里。

这件事有江南、江西、湖广等地的官民支持,是一件利好长江沿岸的好事情,确实适合作为切入点。

所以他同样出声,支持这件事情。

袁可立知道边军的欠饷有多严重,还知道前些日子辽东又请求拨付饷银,皇帝没有完全满足他们的要求。

这让他认识到皇帝的内库也不宽裕、或者说不可能任由臣子拿钱,所以他这个兵部尚书,只能支持朝廷收税。

工部的薛凤翔那就更不用说了,长江巡阅使明显要受河道侍郎指挥,它的设立是增强工部权力的好事情。所以他和李从心,对此极力支持。

甚至还想着长江巡阅府设立后,以后还可以设立黄河巡阅府——

毕竟要说治河的事情,还是黄河更紧要。

工部有了这两个地方衙门,就相当于下面有了两个巡抚。

未来工部的官员,迁转也更方便。

其余的吏部署理尚书杨景辰、礼部尚书温体仁、刑部尚书苏茂相,也是支持皇帝的。

在这些大臣众口一词的支持下,长江巡阅使确定设立。

杨景辰还在仔细揣摩后,提出了这个职位的候选人:

“原任漕运总督李养正,曾经巡抚两河、总督漕运,在航运和治河上经验丰富。”

“又曾在平定白莲妖贼时有功,升任南京刑部尚书。”

“臣以为应当起复,组建长江巡阅府。”

这个人的资格实在太高,以至于杨景辰没有提出其他人,而是直接建议,让李养正担任长江巡阅使、负责组建长江巡阅府。

朱由检听到李养正有总督漕运的经历,还曾在平定白莲教上立功,对这个人也比较满意,说道:

“李养正有此功劳,确实应该起复。”

“众卿表决一下,看看他是否适合?”

也不问其他候选人,直接让群臣就这个人选表决。

这件事情,在朱由检看来应该十拿九稳。毕竟以李养正的资历,让他担任长江巡阅使都是屈待,没必要再找个人陪推。

事实也不出他所料,朝堂上的官员,大多赞同李养正担任长江巡阅使。

朱由检当即下令,起复李养正为巡阅长江兼管河道,加南京工部尚书、右都御史衔。可以说在级别上很尊重,让李养正在这个职位上好好干。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