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325(2 / 2)

“你还想闹什么?”

“陛下如此处置,难道你还不满?”

黄宗羲闻言止步,没有继续迈步。但是他的心里却仍有些不服,认为皇帝的赠恤虽高,却没有完全处置害死父亲的人。

所以他转过头来,跪在老师面前,泣涕道:

“老师,你觉得陛下的处置公道吗?”

“为何许显纯那样的恶人,仍旧没被处死?”

心中对皇帝的处置,仍有不服之意。

刘宗周闻听此言,不由叹了口气。

说实话,他对皇帝没有把许显纯等人处死,也有一些不满。

但是想想许显纯的出身,他能体谅到皇帝的难处,说道:

“八议之辟,议亲议贵。”

“许显纯是外戚,就算大理寺定了死罪,皇帝也能宽大。”

“如果连他这样的身份都要被处死,那么田尔耕呢?崔应元呢?”

“是不是都得处死,才能让你满意?”

“这样报复下去,什么时候能结束?”

“难道你要陛下把所有阉党的臣子都杀了?”

“让天下人人自危?”

想到黄宗羲这些日子的表现,还有他之前整日里面对爷爷黄曰中写的“尔忘勾践杀尔父乎”这八个字,刘宗周觉得自己这个弟子现在心里充满了仇恨,有违圣贤之道。

所以他的心里,现在更多的是自责。认为自己之前疏于教导,让黄宗羲执着于仇恨。

再想到自己之前劝皇帝怀仁义之心、行尧舜之道,他更加确定了,皇帝在这件事上没有错,错的是黄宗羲太执着仇恨。

如果按黄宗羲的想法,把许显纯等人杀了,那么和他一样罪名被杀掉的会很多,之前依附魏忠贤的臣子,必然人人自危。

皇帝面对这个局面,可能收不住手,把很多人都杀掉。

这对刘宗周来说,是更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所以他现在认为,皇帝对许显纯的处罚虽然有点轻,却好过大开杀戒。

尤其是想到皇帝之前按律处死杨镐,就要同样处死王化贞的事情。刘宗周更加觉得,不能让皇帝开杀戒。

所以他把黄宗羲唤到身前,语重心长地道: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你现在心中只有仇恨,而忘记了忠恕。”

“记住,要忠于陛下,而且要心怀仁恕。”

“现在陛下恩荫你为太学生,你在回乡守孝后,半年后来京学习!”

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是在天启六年闰六月自尽。黄宗羲守孝结束的时间,大约也在半年后。

在黄宗羲不愿放弃仇恨,还在在京城闹事的情况下,刘宗周派人把他送回老家。并且给黄曰中写了一封信,让他教导黄宗羲。

安排完这件事情后,刘宗周又送走了左光明。这个人是左光斗的弟弟,左光斗得到赠恤后,他要告诉家里人。

鹿太公等人,因为这件事圆满结束,此时也纷纷告辞。

一时间,先前人声鼎沸的刘府,顷刻间少了许多人。

刘宗周看着他们离开的身影,又想到黄宗羲的事情,想到左光斗和杨涟的东宁卫百户赠恤,他忽然又想到一件事,写了一封奏疏,让人呈给皇帝。打算在黄宗羲放不下仇恨的情况下,让皇帝派这些遇害的家属去东宁卫,让他们监督许显纯等人服刑。

写完奏疏之后,刘宗周听到一阵乐声,才发觉李玉没有和他人走,仍旧还在自己家里寄居。

想到皇帝让自己好好培养他,辅佐自己重制礼乐。刘宗周把李玉唤来,和颜悦色地道:

“在京城还适应吗?”

“陛下上次召见,和你商量了什么事?”

对别人李玉可以说是机密,但是对刘宗周这个几乎能知道一切机密的朝堂大臣,他就不能虚言搪塞了。犹豫了一下说道:

“圣上让我不要宣扬,说是给皇后娘娘一个惊喜。”

“过几日先生就知道了,是一段非常新颖的戏。”

刘宗周听他这么说,哑然摇了摇头,没有追问下去。又想到李玉这些日子忙的事情,说道:

“听人说你要造钢琴,有什么需要帮助吗?”

“收集端清世子的著作和乐器,现在有没有完成?”

李玉之前确实需要帮助,但是在接受皇帝的命令组建皇家乐团后,这些他以前需要求助他人的事情,如今就不需要了。那些西洋教堂,甚至要给他送钢琴。

至于端清世子的著作和乐器,钟鼓司早就在收集。所以李玉向刘宗周道:

“现在还没有麻烦先生的地方。”

“但是圣上说新的乐器完成后,要请刘先生像编撰《礼经正义》一样,编撰《乐经正义》。”

“重制礼乐,要重新编撰礼经和乐经。”

刘宗周听得张大嘴巴,这才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皇帝让他指导李玉是客气的说法,真实的目的是让他为李玉背书,推广重新制定的大明乐。

再想到京报上的文章,刘宗周知道皇帝对乐有他的一套看法。自己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化为经文。

这让他有些释然,也有些诚惶诚恐,唯恐编撰不力,撑不起《乐经正义》名称。

作为失传的经书,乐经太难注释了:

『乐经失传这么久,陛下让我编撰《乐经正义》,实在太难为人了。』

『但是如果《乐经正义》编的好,以后四书五经,就有可能变成六经了——』

『这可是流芳百世的名声啊!』

乐经失传这么久,他不奢望自己能完全复现,但是只要《乐经正义》编的好,不比其他五经的注释差。刘宗周就敢说自己一定能成圣贤,名声上不会弱于朱子。

所以他的心中,对此十分重视。对李玉这个人才,也是非常看重——

因为他对乐曲的理解,到底不如李玉这个创作戏剧的人。以后需要他的时候,可能还多着呢!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