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箭形弹311(2 / 2)

“怎么看着像箭矢,只是加上了火药?”

吕祥讪讪笑着,说道:

“臣回去之后想了一下,发现陛下说的脱壳穿甲弹,和铳箭很是相似。”

“所以就和会造铳箭的匠人一起,制作了这种箭形弹。”

铳箭这种东西,可以说是最早的火器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把箭矢塞到火铳里面,用火药推动箭矢发射。

它的威力较大、射速又比较慢,和传统的弩定位比较相似。

所以在铳箭出现后,很快取代了弩。

大明的弩之所以没有出名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地位早已被取代。

前些年陕西那边发现了数百张宋朝的神臂弩,大明的人还饶有兴趣地观看,却没有提出仿制的。

原因就是弩在军中早就没有了地位,火铳在大明军中,取代了以前的弩。

反而是很多人拿来和火铳对比的弓箭,其实和火铳的地位不重迭。在火铳无法连射速射前,不可能完全取代弓。

朱由检对铳箭这种国初使用的火器不怎么了解,但是大明的工匠,对此却很清楚。

在吕祥拿着他提出的脱壳穿甲弹设计图,和工匠探讨的时候,那些擅长火器的工匠,很快就提出:

皇帝下令制造的脱壳穿甲弹,其实就是缩小了的铳箭。

所以,他们按照制造铳箭的经验,铸造出缩小的铳箭,在箭头后面加上弓箭的尾翼,再包裹上能脱壳的木托,再缠上丝绸药包。

把这种子弹塞到火铳里,能够顺利发射。而且威力和射程都不错,远强于现在的子弹。

吕祥在简单测试后,就拿来向皇帝报功。只是因为宫中对火铳的防范,险些没带进来。

此时,眼见皇帝没有怪罪,似乎还颇有兴趣,吕祥仔细解释道:

“这个箭形子弹,最初是没有尾翼的,只是使用箭头,像是陛下所说的一期弹。”

“只是没有尾翼的话,发射出去容易乱飞不说,药包也难以固定。”

“所以臣等商量之后,在后面加上了尾翼。”

“现在这个尾翼形状,就是挑选出来的最好的一种。还有好几种样式,仍在进行实验。”

解释着尾翼的事情,吕祥又指着木托,说道:

“这是陛下说的可脱壳的木托,臣用各种方法,发现固定起来都太复杂。”

“后来就直接用药包,把木托尾部缠起来。”

“这样药包在火铳中燃烧后,木托就开始松动,飞出铳筒之后,完全脱离箭矢。”

“箭矢在没有了木托后,飞得更加快捷,相比原本带着箭杆的铳箭,威力还要更大些。”

“即使在百丈之外,仍旧能破重甲。”

“射在人马身上,甚至可能穿透!”

这个威力,远远超出很多工匠的预计。他们本以为只用箭头,发射出去的威力必然不如完整的铳箭。

没想到箭矢缩小后,竟然比之前用的铳箭威力还要大。

所以,这些工匠已经在制造更小的箭形弹,用在鸟铳上面。

(现代箭形弹)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