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宗教信仰236(2 / 2)

朱由检首先询问了一下太常寺的事情。作为最先被调整的衙门之一,太常寺调整的事情已经过去三月,祠祭总署、祭祀总署、宗教总署、翻译总署这四大总署已经设立,进展非常顺利。

不过曹思诚也有难处,诉苦道:

“如今太常寺四大总署新立,寺卿却只有臣一人,实在独木难支。”

“请陛下为太常寺添设少卿,分管各个总署。”

太常寺卿李标、太常寺右少卿钱谦益都是在上月被廷推,还没有来得及进京赴任。

曹思诚这个左少卿,可以说是现在的太常寺唯一的负责人。

放在以前,太常寺作为清闲衙门,只有一个少卿也能把事情负责起来。但是现在拥有祭祀、宗教、翻译等方面职权的太常寺,就不是一个少卿能管好的了。

朱由检听着曹思诚的诉苦,又看他的神色十分疲倦,知道自己这段时间逼得太狠,让曹思诚的压力很大,所以出言抚慰道:

“曹卿勉力支撑一段时间,等李标、钱谦益上任后就好了。”

“主持江西乡试的倪元璐不是回来了吗,按之前的惯例升为侍讲,以太常寺主事的身份署理太常寺丞,协助你的工作。”

给曹思诚加了个人,回应他的诉苦。

倪元璐这个名字曹思诚知道,是天启二年进士、之前在翰林院当编修。在刘汉儒被任命为吏科给事中、已经被皇帝开始大用后,同科的天启二年进士受重用,已经可以预见。

倪元璐想必就沾了这个光,被皇帝提升为正六品侍讲后,又署理正五品寺丞,一跃升了数级,眼瞅着成为***。

这个际遇,曹思诚是羡慕不来的。因为他知道倪元璐除了天启二年进士这个身份外,还有一层身份——

那就是袁可立的弟子,甚至可以说继承人。否则曹思诚也不会闲着没事,连一个翰林院编修都关注。

作为袁可立的得意门生,倪元璐回朝之后,被很多人瞩目。朱由检同样很看重他,把他放在太常寺丞的位置上,考验一下能力。

如果能通过考验,朱由检就要考虑,要不要把倪元璐快速提升,增强袁可立的实力。毕竟这是他极力扶持起来的中立派,如今朝堂上的文官领袖之一。

这些考虑,曹思诚猜到了一部分。所以他对倪元璐的办事能力没有什么指望,又请求道:

“翻译总署是由四夷馆改来。”

“按照旧制,提督四夷馆设太常寺少卿一员提督。”

“而且四夷馆衙门距离太常寺颇远,臣以为当添设一名少卿,分管翻译总署。”

《明史:

倪元璐,字玉汝,上虞人。父冻,历知抚州、淮安、荆州、琼州四府,有当官称。

天启二年,元璐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册封德府,移疾归。还朝,出典江西乡试。

暨复命,则庄烈帝践阼,魏忠贤已伏诛矣。……

十七年二月,命以原官专直日讲。逾月,李自成陷京师,元璐整衣冠拜阙,大书几上曰:

“南都尚可为。死,吾分也,勿以衣衾敛。暴我尸,聊志吾痛。”

遂南向坐,取帛自缢而死。赠少保,吏部尚书,谥文正。本朝赐谥文正文贞。

倪元璐是文正级别的忠臣,甲申国变殉国。

南明追谥的文正,有方孝孺、倪元璐、刘理顺。

明朝另外两个文正,是李东阳、谢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