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毕自严进京221(2 / 2)

如今他到来后,户部尚书这个位置,很有可能会动。朝堂上的九卿,会更换一个人员。

这样一个即将上任的九卿,在场的官员自然很是尊重。

不过今日最尊贵的却不是他,代表皇帝为吴尚默送行的文安之,才是地位最高的人。

眼看吴尚默将要出发,文安之代表皇帝赐下赏赐,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枚“绳愆纠缪”银章:

“这是陛下赐予的银章,吴御史要好好保管。”

“如果地方有不法行为,吴御史可绳愆纠缪,通过锦衣卫把事情直接上奏。”

“您之前担任御史,对它应该很熟悉。”

吴尚默当然很熟悉,因为十三道掌印御史的印信,就是“绳愆纠缪”。拥有这个银章,就代表拥有御史权限。

这让他很是惊讶,难道皇帝还让他兼任御史,在地方监察不法?

朱由检当然不是让他继续兼任御史,那是巡抚才有的权力。这个“绳愆纠缪”银章,是用来密封言事的。还有配套的密折,以及密封方法。

甚至,为了银章密奏保密,朱由检还安排了一个警卫。负责保护吴尚默的同时,专门负责银章密奏。

吴尚默在文安之的解释下,很快明白过来。

虽然他觉得密奏这种事不甚光明正大,却到底代表着皇帝的信重。皇帝如此礼遇,吴尚默不好推辞,只能在众人面前,把银章接了过来。其实他心中却决定,不用银章密奏。以免被人觉得是小人,只会背地里上奏。

和众人辞别,吴尚默和皇帝派下来的警卫一起,从京城缓缓出发,前去山西上任。

此时,他还不知道山西的形势,也不知自己会遇到什么。他以为不会用到的银章,很快会发挥作用。

银章密奏的威力,将会在他手中展现。

送走吴尚默后,文安之代表皇帝的职责,算是已经结束了。此时他只是翰林院检讨,兼任起居舍人。

这个位置虽低,却是皇帝的近臣。其他人不但不敢怠慢,甚至想套近乎。

不过文安之却没有理他们,径自走到毕自严面前,说道:

“毕先生终于到京了,陛下已经向左右询问过多次。”

“一直说先生来得太慢,应该早些到京。”

说得毕自严有些尴尬,群臣更惊讶于皇帝对毕自严的看重。

毕自严是十月底起复,今天十二月初四,就从山东来到京城,这个速度绝不算慢。

皇帝之所以觉得慢,是迫切需要他去户部上任。

不然的话,其他人皇帝怎么不催。像是董其昌,和袁可立一起在九月初起复,却在前两天才到京城。皇帝就从来没有催过,也没有在他抵京后特意召见。

如今毕自严刚到京,文安之就特意指出这一点,可见皇帝对他的看重。

这让毕自严在他们心中的分量,更加重了一些。来日廷推的时候,自然会更有优势。

提醒了毕自严一句,让他准备好入宫觐见。文安之匆匆离开,回到宫中复命。

皇宫中,朱由检得到文安之传来的消息,知道毕自严、董其昌已经进京,当即下令召见他们二人,明日入宫觐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