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东林党的怨气219(2 / 2)

看着一脸期盼的吴尚默,朱由检当即向他说道:

“朕知道!朕知道!”

“卿说的这些朕都知道,而且也正在做!”

“所有死难的人,朕都会把他们的案件重审昭雪。”

“涉及人命的逆党,一个不会放过。”

“尤其是杨涟、左光斗等人,朕已经下旨荫叙。”

“以后,朕还要把魏忠贤的一座生祠改为昭忠祠,褒奖死难诸臣。”

“把他们的传记陈列其中,永远被人传颂!”

这个态度,安抚了吴尚默的情绪,让他向皇帝谢恩。

有心试探一下吴尚默,朱由检这时说道:

“卿有什么人才可推荐吗?”

“朕对兵部右侍郎的人选,实在有些为难。”

吴尚默沉默了一会儿,说道:

“大臣进用应该廷推,臣本不该置喙。”

“但是陛下要启用周永春,臣以为应该慎重。”

“周永春或许熟悉辽东,但是他身上有罪、又是齐***首,实在不宜任用。”

“前任礼部右侍郎张鼐,曾在万历四十八年出使辽东,和周永春相善,以其所作《全辽图底本,著《辽夷略一卷。”

“陛下想用熟悉辽东的人担任兵部右侍郎,可以起复张鼐。”

这也是个东林党,不过牵连并不深。他的门生曾楚卿,还曾参与《三朝要典编纂。

而且朱由检还听出吴尚默的意思,可以用张鼐和周永春关系,曲线任用周永春。不至于因为启用这个齐***首,在朝堂掀起风波。

所以朱由检点了点头,打算多了解一下张鼐,看看他能不能胜任兵部右侍郎。

吴尚默举荐了张鼐后,还有些欲言又止。朱由检看出来后,询问道:

“吴卿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是不是还有人推荐?”

这本来有些玩笑,没想到吴尚默真有人推荐。但是不是东林党,而是他的同乡。吴尚默道:

“陛下要用武将,当此战乱之时,微臣以为应该。”

“设立护军一职,同样极为妥帖。”

“臣的家乡有武进士查国宁,胆而有略,勇而能廉。无论武将还是护军,臣以为皆能胜任。”

“前任昭平参将吴江龙,同样是武进士出身,对于护军一职,应该也能胜任。”

“两人都曾擒杀海贼,可以用在海军。望陛下善用他们,早日平定战乱!”

这番话虽是推荐乡党,却并无多少私心,更多的是为朝廷举荐人才。

朱由检听出他的用意,没有责怪他胡乱插手兵事,把这些人的名字记下,准备以后任用。

又问了一下吴尚默离京的时间,得知他明日就要出发,朱由检派出翰林院检讨文安之,代自己为他送行。

这个礼遇,让吴尚默更是感动。觉得自己的苦心,皇帝都看在眼里。

朱由检看着吴尚默离去的背影,心中很是感慨,这样忠心为国的老臣,已经不多见了。自己要好好使用,让他们散发余晖。

但是对吴尚默留下的难题,他也有些头疼。东林党的怨气实在太大,需要疏导出去。

否则这股怨气,会把阉党撕碎、也会把其他人伤到,让已经趋于平稳的朝堂,再次动荡不安。

这是朱由检不愿看到的,所以他开始思索,要用什么办法,疏导东林党的怨气。

刘宗周的名字,再次被他想了起来。

这个人名望足够,而且被列入东林党,他提出的办法,一定能让东林党人满意。

此时此刻,朱由检是真的期望,希望刘宗周尽快到来!

《残明纪事:

郑公三俊,池州建德人,南京户部尚书,转吏部尚书,取入北京吏部尚书……

鼎革时年九十矣,以老得不出。经略洪公洪承畴,公之门人也,至池州,以舟迎公。公怒骂,不纳其使。

经略大哭曰:“老师弃我矣!”终不得见而去。

《崇祯长编崇祯元年三月:

戊寅,山东道御史吴尚默疏言:

今之东林,即汉之所谓甘陵、汝南也;今之杨左诸臣,即汉之所谓李杜、范滂等也。祸虽烈于一时,名实垂于千古。

方屡旨昭雪,而□未见昭雪也;屡旨恤录,而未见恤录也。

正气久欝,忠魂上薄,昨者阴霾蔽天,暴风终夕,毋亦厉鬼凭之而冤气作沴耶?

所当再廑明旨,立赐施行,以舒众愤,雪幽魂者也。

旨是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