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九卿满员217(2 / 2)

对两人降了一级,仍旧继续留任。

这个结果,显然让弹劾他们的臣子不满意。因为郭允厚和薛凤翔级别虽是降了,却仍旧是九卿,而且还占了一个侍郎位子,让群臣怎么满意?

就连郭允厚自己,也没料到自己被弹劾后,竟然还有意外之喜。他之前一直按皇帝的安排,在走流程告退。本以为接下来很可能就要冠带闲住了,没想到在这时确认了新职位——

苏茂相留下来的专督仓场侍郎,以后就是他的。

皇帝允许苏茂相转任刑部尚书,目的并不单纯。

朱由检的目的当然不单纯,他是看出苏茂相和自己不怎么合拍、讨好都不知道怎么办,所以就允许他转任刑部尚书。

让郭允厚转任专督仓场侍郎,是为调整户部做准备。

但那是以后的事情,此时,朱由检看着一些不愿罢休的臣子,皱着眉头说道:

“专督钱法侍郎、专督大工侍郎需要廷推。”

“如果有人不愿推选,那就让郭允厚、薛凤翔兼任!”

警告他们不要纠缠,否则侍郎的位子会更少,都会被人兼任。

这让那些人只能放下继续弹劾的想法。姚士慎的矛头则转向了侍郎,弹劾道:

“六部之中,新任和留任侍郎大多已经过关。”

“唯有兵部右侍郎吕纯如,尚未明确过关。”

“此人依附魏逆,京兆不一年而巡抚矣,巡抚不一年而兵侍矣,兵侍不半年而加尚书矣。”

“而且在护送惠王就藩时,掠毙夫役,复命疏荐归美厂臣。”

“如此谄附小人,臣羞与之同殿!”

这个弹劾实在是狠,而且说动了朱由检。

他自登极以来,最重视的就是官制,对各种加衔荫袭非常注意。吕纯如连续越级擢迁,明显让他不能容忍。

吕纯如颂美的证据确凿,朱由检不处罚都不行。再加上这个人沾染了人命,朱由检不愿庇佑。

所以他立刻说道:

“吕纯如以颂美定为第六等,削去一切官阶,革职削籍为民。”

“所涉人命案件,由大理寺审判。”

“罚没他的家产,先补偿给死去的夫役。”

话音落下,群臣一片称颂。

朱由检此时才反应过来,自己的行为逻辑,正在被官员察觉。

姚士慎这个弹劾,正是投他所好。看准了他不会包庇吕纯如,一举扳倒此人。

这个发现,让朱由检心情复杂,一时喜忧参半。

喜的是群臣能投他所好,代表着他的权威上升、影响力变大。以后他的喜恶,会更容易影响朝臣。

忧的是官僚的适应能力和进化速度太快了,很可能把他研究透。想到世宗嘉靖皇帝那样的聪明人都被严嵩、徐阶等人琢磨透,朱由检打了一个寒颤,知道自己可能也会落到那个境地。

一个人被天下官僚琢磨,想不被摸清楚太难了。朱由检没信心和这么多聪明人玩心眼,只能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约束群臣。

《明史:

曹于汴,字自梁,安邑人。万历十九年举乡试第一。第二年成为进士,授淮安推官。……

三十八年典外察,去留悉当。第二年,典京察,屏汤宾尹、刘国缙等,而以年例出王绍徽、乔庆甲于外。其党群起力攻,于汴持之坚,卒不能夺。……

改大理少卿,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京察。事竣,进左副都御史。天启三年秋,吏部缺右侍郎,廷推冯从吾,以于汴副,中旨特用于汴。于汴以从吾名位先己,义不可越,四辞不得,遂引疾归。……

崇祯元年,召拜左都御史。振举宪规,约敕僚吏,台中肃然。第二年京察,力汰匪类,忠贤余党几尽,仕路为清。……

先是,诏定逆案。于汴与大学士韩爌、李标、钱龙锡,刑部尚书乔允升平心参决,不为已甚,小人犹恶之。……

这是东林党干将,屏退女干邪的主力,逆案名单制定者。《东林点将录守护中军大将之一,天贵星小旋风右都御史曹于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