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驱除鞑虏,恢复辽土149(2 / 2)

一番话斩钉截铁,又拿太祖檄文做对比。群臣都意识到皇帝的决心,以后定要平辽。

尤其是毛文龙等武将,听到皇帝拿平辽和驱逐胡虏相比,想到太祖开国时册立的爵位,再想到皇帝登极后不断提高武将地位、甚至给戚继光等人追赠爵位。心中更是觉得,平定辽东后一定会有世爵出现,说不定还有公侯。

这种追随明君建功立业的感觉,让他们心潮澎湃,激动得不能自已。

毛文龙当即跪倒在地,向皇帝表忠心道:

“臣誓死追随陛下,早日恢复辽土!”

群臣也不得不跪下,一起向皇帝表决心:

“臣等定当辅佐陛下,驱除鞑虏,恢复辽土,精忠报国,平定天下。”

统一了群臣思想,朱由检极为满意。让群臣都站起来,朱由检道:

“不用动不动就下拜,在朕面前没有那么多虚礼。”

“你们都是大臣,该有的体面要有。”

为了让群臣更用心建功立业,朱由检向群臣道:

“朕在前几日命人整修西苑的紫光阁,并且改了名字,以后就叫紫阁。”

“大明向有紫阁名臣之说,朕打算整理一下,将开国、靖难以来的治世贤臣和有功之臣,陈列在紫阁之中。”

“功绩大者称紫阁功臣,画像悬挂在紫阁之中。由翰林院学士作传,记录年谱和事迹——”

“让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传颂下去!”

群臣听到这里,呼吸都急促了。

如果说刚刚是武将心潮澎湃,这时就是文臣了。

他们对封爵什么的不怎么关心,但是紫阁贤臣这个名号,却不能不让他们心动。

尤其是皇帝说的悬挂画像的紫阁功臣,分明就是对标汉朝云台阁功臣、唐朝凌烟阁功臣。

这些人在紫阁挂上画像后,名字一定会传遍大明,甚至历代传颂——

皇帝拿出的这个诱惑,他们不能不接受。

知道文臣对身后名的向往,朱由检看着他们的反应,不疾不徐地道:

“紫阁功臣的名额,朕初步定为不超过二十人,有于谦、张居正、戚继光等。”

“其他功绩次于他们的,称为紫阁贤臣。”

“紫阁贤臣不画像,但是传记同样陈列在紫阁,供大明君臣观看。”

“家中赐予牌匾,悬挂家庙之中。”

“希望诸位能用心做事,以后名列紫阁!”

这个鼓励,让群臣心中痒痒,恨不得皇帝立即说明白,定下紫阁功臣和紫阁贤臣标准。

紫阁功臣被皇帝明确提了于谦、张居正、戚继光三人,他们就是标杆。其他人的功绩或许低于他们,但是不可能低太多。

杨士奇、杨荣、杨溥、胡濙、商辂、李东阳、谢迁、刘健、王恕、刘大夏、杨一清、杨廷和、张孚敬、徐阶……这些文臣有多少能够入选?

王骥、王越、王守仁这三个文臣出身、以军功封爵的三王伯爵,还有蒋贵、杨洪、郭登、梁珤、孙镗、朱谦、朱永等封爵的武将,以及俞龙戚虎、东李西麻这四个被皇帝追赠爵位的武将,他们都能入选吗?

想到这些人的丰功伟绩,在场的臣子多半对紫阁功臣没有信心。但是紫阁贤臣,他们却一定要争一争。

毕竟紫阁功臣的名额有二十个,紫阁贤臣的名额,肯定比紫阁功臣多。

只要皇帝放宽标准,紫阁贤臣的名额,很可能超过一百个。

大明建立内阁到现在,大学士的总数才一百二十位。如果这些人大多能入选的话,在场的很多人同样有机会。

像是黄立极,皇帝一直在说他辅助登极有功。紫阁功臣的标准够不上,紫阁贤臣还不行吗?只要他能做出几件青史留名的事情,皇帝一定会把他的传记陈列在紫阁。

还有孙承宗,以大学士身份督师辽东,而且做出了一番功绩。只要他按皇帝的要求把辽东上下整顿好,紫阁贤臣的名额,可谓唾手可得——

甚至说,如果能平辽的话,成为紫阁功臣,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这让在场的大臣,如何不心潮澎湃!

可以说,朱由检设立的紫阁,成功挑动了大臣的心思。

让他们更加注重身后名,用心建功立业。

《大明会典迎膳、水龙吟:

香雾氤氲紫阁重,仰天德,瞻帝容。

星辉海润,甘雨间和风。

乐比鸢鱼,瑞呈麟凤,永献卷阿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