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进庄53(1 / 2)

程咬金本质上是个自来熟。

和叶蓝聊了会儿以后,话不知不觉就多了。说起了自己的光辉历史,从护卫乡里开始说到了投唐跟随秦王,尤其是救裴行俨,被追兵用马槊刺穿身体那一段更是大说特说,虽被马槊刺穿,血流不止,但自己丝毫无惧,回身斩断马槊救裴行俨而归。叶蓝适时的配以敬佩的表情。

觉得和叶蓝聊得很投机的咬金兄,某个不知名的阀门被打开了。说书一般将自己从小到大的光辉事迹统统说了一遍。为了不打断长安闲公的雅兴,叶蓝总是在最恰当的时机,配以最恰当的表情,只愿这位国公的某种心理,能够得到满足。作为叶庄的主人,最起码的待客之道,那是必须要的,无论客人是庄里请的,还是客人自己找上门来的,让所有来叶庄的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是叶蓝作为庄主的行为准则。

程咬金不去说书,真是太可惜了。如果是在后世,程大国公妥妥的最好的网文作家,还是随时可以签约的那种。

说起自身的成长经历,听得叶蓝心潮澎湃。这是一个天生的主角,自带光环,毫无瑕疵。在国公的描述里,叶蓝可以怀疑大国公,是某个星宿下凡。甚至认为像大国公这样的,刚生下来不用吃奶,不会啼哭,不会尿床,那也是理所当然的。听着听着,就会发现大国公根本就不是凡人可比,不哭不吃奶不尿床算什么,就算是生而能言,生而能行,生而与仙人坐而论道,生而可与霸王一较高下,叶蓝都信,毫不犹豫地信。

咱不能让客人扫兴。总之,程大国公要给叶蓝一种感觉:人品是可靠滴,武力是高强滴,人脉是广泛滴,实力也是很强滴,除此以外,国公还是个重情重义滴。

演完历史的程大国公,虽说还未完全过瘾,可自己再怎么说也是第一次做客,还有秦王私底下的任务在身,大致演一遍就差不多了,总不能一直把自己的演义说下去,肚子都饿了,不用吃饭吗?

静静地等着叶蓝表态……

而叶蓝呢,从刚开始的礼貌,到后来的倾听,最后已完全陶醉在公爷所说的情景中。

多么好的人!重情重义,与兄弟们肝胆相照,为朋友为大义为天下苍生,不惜两肋插刀,肝脑涂地。仔细一想,还是个神童!

莫名其妙的来了大唐,要不是有笔记本,枯燥无味的大唐山下村,哪有什么娱乐!

可公爷是好人了啊!硬是给自己无聊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虽然这样的娱乐方式第一次接触,但震撼啊!

此时的叶蓝完全沉浸其中,这中就是公爷的光辉历程。

然而,这对聊得无比投契的,像是几十年老朋友一般的陌生人,此刻却陷入了微小的尴尬,无伤大雅的小尴尬。

一个停演,一个等演。小尴尬就是这样形成的。说起来还得怪叶蓝,沉浸太深。当然,也不能全怪叶蓝,谁让后世技术那么发达,沉浸式体验多了,就容易变成习惯,甚至是毛病。

程咬金看叶蓝,犹自陶醉在自己的光辉事迹中,心里有那么一丝疑惑,是不是自己过了?就第一次见面,茶都没多喝几口,就把主人给演醉了,是不是太对不起自己了,万一秦王交代的任务无法完成,自己不是白来了。

眼前玉面郎君似的叶庄主,也真是的,什么生意不能做,偏要做鸡鸭生意,几千只鸡鸭苗养在自己府里,吃的就不说了,那味道是真不好闻!养个一段时日也就罢了,万一要是日子长了,这可怎生了得?天气渐暖,国公府还要不要了?自家夫人已说了几次,听说是秦王交代,只好作罢。既是秦王交代,那早早去完成,以免秦王认为国公府在拖延,不将他放在眼里。自己夫人说了两次了,何况夫人身体不好,再给自己气坏身子,这万一……

程咬金这厮不敢再想下去。孙氏,给他生了俩儿子,可生儿子的时候,自己都不在身旁,虽说刀头舔血挣下了家业,成了国公,长安城里的新贵,对自己的夫人还是亏了,生孩子拉下的病根,当了国公也没用,心里有愧啊!

沉浸的叶蓝,不是被吵醒回过神来的,而是被静醒的。

咋这么安静呢?

回过神来的叶蓝左右看了看,瞥见程咬金怔怔地望着他,眼里的深情让他差点吓出一身冷汗!

神马情况这是?咋不说了?说啊!

唉!自己毕竟是主人,让客人尬着确实不是咱的风格,缓缓气氛。

“程公,一生戎马,从小到大,竟是如此精彩。刚才某走神了,只因程公一路走来,满是光辉,实在是令某心折,恨不得时光倒转,能随程公一路披荆斩棘,杀出一个朗朗乾坤,不负青春,不负天下百姓。”

叶蓝拱拱手,面色真诚:

“某代天下万民,谢过程公。”

“叶庄主,折煞程某了,缪赞缪赞。某不过一介武夫,不值得庄主如此称赞。”

程咬金抬手还礼,脸上还笑着谦虚。

一旁的袁天罡,看得目瞪口呆,不清楚自家郎君到底搞什么玩意儿。

程咬金怕似错过机会,终于要说明来意了。只能自己先开口,谁让人家崇敬咱,不问来意也正常。

“叶庄主,某贸然来访,这第一是为了带夫人找孙道长看看,这二么……”

程咬金犹豫了一下,也不知道是不是故作姿态。后世的人总把他描绘成粗人,什么红头发,蓝眼睛,总之就是丑化。如果真把他当个粗人,你就要吃大亏,这货其实鬼精鬼精的。

“某直说了,听说叶庄正在收鸡鸭苗?

“没错,有多少要多少。”

得到叶蓝肯定,程咬金面露喜色,不但收,而且还是有多少要多少。好人!咱的任务今日可成。

“某有位朋友,是位商人,大商人,听说叶庄收鸡鸭苗,便托某来问问,数量有些大,第一批苗子在某庄里。某这位朋友另有要事,去了别处,就委托给了某,不知叶庄主是否有意,价钱好说。”

说完,等着叶蓝点头。

“程公,某不是说了,有多少要多少。至于价格,和收别人的一样。生意就是生意,某不会多给,也不会少付。哪怕是皇帝来了也一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