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存49(2 / 2)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魏征在心里默念了好几遍,仅仅十个字,却把百姓之苦如此深刻地表达出来。不用说隋末,李唐武德开始,饿死的人少吗?

“自由,李唐初立,其实也不容易,前朝积累耗尽。天下虽定,可这才几年,朝廷也是心有余力不足。

再过几年吧,朝廷也是入不敷出,各处的花项太多了,朝廷为了休养生息,也是在苦苦支撑。

宫里并不像外头所说的奢靡,圣人对宫里花度很是克制。

总需要些时日,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武士彠听出来了,叶蓝对李唐皇室的不满。只能劝,得罪了皇族对叶蓝不利。其实他对李渊儿女也有所了解,骄横奢靡者不少。

“自由,百姓是穷苦,不过自李唐立国以来,朝廷一直致力于减轻百姓负担,这几年各地百姓的生存状况已有所改善。好一些的有,比如家里青壮多的,差的也有,家里没了青壮的。

饿死的冻死的都有,不能一概而论。休养生息,恢复民生确是需要时日,再等等。”

魏征也是在旁劝,隋末才是真凄惨!不用说平民,官宦之家饿死的都不少。

“朝廷让百姓休养生息,某知道。可两位想过没有,为何几千年来不断改朝换代?建立新朝,稍稍好一点了,很快就是乱,又改朝换代。而几千年来,不断地改朝换代到底如何呢?还不是为了不饿死,连吃饱穿暖都不敢想,只求不饿死不冻死。

读书到底是为啥?读圣人书的人也许都能吃饱饭。可读圣人书的人治下的百姓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两人听了叶蓝所说,都陷入了沉思。

“士农工商,在这大唐竟还有贱籍奴籍,人分三六九等。而明明是同类,却被当成货物售卖!某想不出来,所谓的读书人,读的是何书?所谓的圣人,又是何人?有句话叫做,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可大唐却把强国富民之人置于底层。

新式农具,两位都看到了,也都亲手试过,其对耕种的功效自不必多说。

某今日想告诉两位的是,这种不公平的存在,不可能真正的强大。改朝换代无法避免。有个人,某不记得他的名字了,写过一首诗,某只记得最后一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把一个教书匠吹成圣人,读了圣人书的又改变了什么?让百姓吃饱饭了吗?结束天下的苦难了吗?

所谓的读书人,无非就是成了统治阶层的一员而已。”

叶蓝伸手止住了想说话的魏征。

“某来的世界有个笑话,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大脑,相互争论谁更重要?眼睛说自己最重要,鼻子说自己最重要,嘴巴耳朵大脑都说自己最重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谁更重要?”

叶蓝停下喝了口茶。

“两位,不必急着给某答案,不妨细细想之以后再做回答。”

“另外,某有件事拜托两位,就是做那早饭之人,都是娘子军中退下的残疾之人,两位回长安的时候,请稍带一程,人生地不熟的,怕是有地痞无赖欺生,平日里还请照看一二。”

叶蓝起身拱手:

“叶蓝麻烦两位了。”

“自由,何须如此,你我算得上是朋友吧,些许小事,不必多礼,就是自由不说,我等自当相看一二。”

“某是担心他们,真不容易。”

“自由,你且宽心,长安城毕竟天子脚下,不会有事,平时若有闲暇,老夫看着就是。”

听俩人如此说,叶蓝也就放心了。

有残疾的都跟着走了,叶蓝让庄里的牛车拉着他们走,每家还给了一贯钱。除了炉子,还有不少货,面粉干菜之类的不少。

武士彠和魏征,都给了两瓶酒和饮料,半斤茶叶。

小武顺和女帝依然哭得稀里哗啦,不过听自家阿娘说,附近买了别苑,过一阵子就过来住,总算是止住了哭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