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晴雨诀(1 / 1)

子鸬回到房中,阵阵虚弱感彻底淹没了他的意识,直接一头栽倒在了床上。

他的意识出现在了识海中,识海,在他修法的世界中,是每个修法者的根基,没有识海的人,在他原来的世界就是个凡人,有了识海,就可以在识海中演八卦,通过八卦认知、理解法的世界,通过对法的世界的最细微的感知、整理、归纳和总结来运用法,演八卦为入门,十六卦为宗师、可立派,三十二卦为脱凡、立云端、泽苍穹,六十四卦为极、称圣、移山倒海,翻云覆雨不在话下。子鸬是天生奇才,十五岁入圣,感知世界本源,发现人皇将作乱,正在引发天地浩劫,于是为了天下安宁,选择与其同归于尽,但是在自曝的一刹那,他隐隐感觉到六十四卦并非极致,其上会有更高一层!

此刻一个阴阳两色八卦悬浮在子鸬的识海中,熟悉的古色古香,只不过此刻的八卦竟然从原来六十四卦基础上又分裂出一个外层!子鸬愣住了,仿佛耳边响起了一个炸雷的声音在质疑“这就是‘极’?这才是‘极’?”

八卦无声,五层卦象在繁杂变换着,在某个瞬间,子鸬仿佛看到了这个宇宙的起源,看到了一切从0到1的演化,看到了这个充斥在这个世界的如缕如丝的本源!

当子鸬悠悠转醒,才发现已经天黑了,餐厅桌上放着做好的饭菜,微微冒着热气,肚子传来咕噜噜的声响,在提醒自己该吃饭了。老五和小七不知道去哪里了,罕见的今天没有和子鸬一起吃饭。入秋的夜,格外的凉爽,再加上此刻外面开始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滴打在外面的竹林里,更加增大了对雨势的感知,子鸬右手轻抚额头缓解自己脑袋的不舒服感,走到中庭门口,看着外面被雨水打落一地的竹叶,子鸬心想“明天上午小七又有活干了,这满地的落叶。”

一个人吃饭也很无聊,子鸬简单地扒拉了两口,便放下碗筷来到了中庭小院中站立,闭目感受这入秋的第一场雨,感受这新世界的空气,感受这片深山中的安宁,心头不禁浮现出在法界的过往一幕幕,那个世界有一个傻丫头,为了她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他毅然选择了自爆!他想回去,他要回去,他无论如何都要回去,子鸬心中愤怒的告诉自己“我只是这个世界的过客,我要回去,我要回家!”,然而“回家”二字再次刺痛了子鸬的内心,使得他更加烦躁,因为这两个字让他想起那个小丫头,她不止一次的拉着子鸬的手说“师傅哥哥,外面太复杂了,我好累,虽然待在你身边会很有安全感,但内心好累,我们回家好不好,回我们宗门,我们的家!”

子鸬内心更加狂躁,好像心里的出口被一块玄铁堵住,导致自己无法发泄,但是内心又像一个爆炸开来的炸弹一样,不断的扩大、再扩大,同时他的思路也运行得越来越快,刹那间,脑中一片空白,再次醒来的时候,自己一个人躺在小院的冰凉的地上,识海中八卦缓缓转动着,子鸬此刻已经冷静了下来,他现在竟然能够感知到这座世界的屡屡的本源从指尖流淌,从身边滑过,仿佛自己可以抓住这些本源来掌控这个世界一样,他双手撑地,从地上虚弱地坐起来,静下心来,尝试着让地上的一个小石块漂浮起来,但是没有成功,他能够感知到法按照他的思想涌向小石块,但是却是穿过小石块而去!“奇怪,难道不是法修的世界,法不起作用?”子鸬心中疑惑着,还没等细细研究,老五和小七从外面回来了,看到子鸬一个人坐在湿漉漉的地上,连忙把他搀扶了起来,小心地把他扶回了房间。

等到子鸬换漱完毕,小七才在老五的催促下,犹犹豫豫地告知子鸬说她们从今天开始就要搬出中庭了,中庭是掌门的院子,她们两个在这里不合适。

子鸬此刻心里一直装着法界的过往种种,没有心情理会太多,而且这个世界在他看来没多少归属感,他迫切需要找到回去的方法,他相信既然可以从法界来到这姑且叫做“术界”的世界,那么也一定存在从术界回到法界的办法。此刻他心中只不断回响着一个声音而且在不断的重复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去”,就这么失神的功夫,老五和小七已经收拾好了东西,两人告别的时候,子鸬无心地应了一声,两人还没出院落,子鸬就回屋了。

刚关上门准备休息,就听到外面有敲门声,子鸬心想难不成是两人有东西忘带了?于是无奈地走出去,打开院门,发现门口站着的并非老五和小七,而是老大和老二两人,两人罕见的一起拜访子鸬,还没等子鸬把他们让进院里,两人就从身后各自拿出了一本书,上面分别写着《晴雨诀(上))》和《晴雨诀(下))》。看两人的意思,没打算进院细聊,子鸬也就不再有进一步礼让的动作,一个人站在门口,对着外面两人投出了一个询问的眼神。

老大道“掌门,明日就是就任大典,这两本是本门秘籍,按照门规,非掌门不可打开,此前暂时由我姐妹保管,现交还给掌门。”

子鸬好闻言奇道“我们还有门规?还有秘籍?”见老大微怒的看向自己,连忙解释道“别误会哈,我是说我在这里待了半年多,也没有人告知我我们的门规是什么,而且我看你们的术都是各成体系,不像是独门秘籍的样子?”

老大道“这个我可以代为解释,本门是没有门规的,这是唯一一个门规,是由前掌门临终所立,当时门内也只有老二我两人入门,我们两人皆是师父下山带上来的,我二人所学之术也皆来自于他老人家,老三算是师父半个徒弟,因为师父只在山下教了她半年便受老对手邀请前去决战,虽然最后侥幸赢了半式,但在回山不久就去世了,临终交代老二把老三接上山。师父一生随性,所以并没有设置什么门规,但一直教导我们做“仁智礼义信”之人,并且对我们二人关爱有加,只是临终前一直耿耿于怀说自己不适合修行《晴雨诀》,我二人多次想偷偷修炼,但是碍于门规,并未成行,只能妥善保留至今。”

子鸬了解完事情始末,也就没再说什么,郑重地从两人手中接过秘籍,收到书房放好,想着桌上自己没怎么动的饭菜还有另外两套餐具,于是邀请两人吃饭,但是被两人婉拒了,子鸬也没在意,送走二人,来到书房,想看下这么什么的秘籍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子鸬取出烛火,端坐桌前,打开上册,映入眼帘的是半首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第一页赫然是老掌门的留言:吾而立之年目至亲惨死面前,自此封闭内心专心于术聊以寄托,所习繁杂,后痴迷于剑,初始五年绝情与他人,凡该死之人无一活口,再五年绝情与自己,独立于世,了无牵挂,飞身坠崖自杀,未果。

于山间村落重拾人家烟火乐趣,随演枪、刀、斧、锤、镖、针,合为“七术”,再五年感悟天地,演“空”、“地”、“极”三法,合为一秘籍,初名之“七绝三法”,后为之太土,思索多年无适宜之名,喜且憾也,临终更为《晴雨诀》,若上天再赋月余,当可修成。盖因为七术和三法中无一不融合吾一生绝情绝义于其中,每多习一绝,心便绝一分,这也是吾始终无法做到七术贯通,三法合一,故而引以为憾,直到临终方悟透,故感慨“吾不适合修行《晴雨诀》”

吾立派绝情门,收弟子二人,后再教一人于山下半年,决战返山后,授《晴雨诀》分别于老大老二,并嘱托妥善保管,非掌门不可阅,后经老大提报,改山门为晴雨山居,相较绝情门更符合此刻心态,随同意之。吾不甘一生心血随之变为尘烟,又不忍后人踏上吾之旧路,随拆七绝为七册,嘱托老大老二为后入什么之人择而习之。

望,善待师门同胞,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七绝老人绝笔

再往后面翻,才是真正的功法部分,上册详述剑、枪、刀、斧、锤、镖、针七术,子鸬没有仔细观看,他至今对这个世界的术依然无法接受,所以对这七绝不感兴趣,也就懒得细细品味,接着打开下册,引起了子鸬的强烈兴趣,三法,“空”法对应对这个天干地支的理解,属于粗糙的八卦雏形,但在应用层面却独树一帜,竟然在设想可以御空飞行!子鸬一瞬间心脏哐哐直跳,这无形中给他指明了一条回去的路,再看“地”法,依然标新立异的提出御地而行的理念,加快自身速度;“极”法更是让子鸬都觉得不可思议,竟然相出传讯无极的思想!

看到三法,子鸬彻底收起了轻视之心,对这个七绝老人产生了敬重之意,相比他这个天才也不在话下,子鸬第一次感觉找到了同类,如果七绝还在世,子鸬自己都忍不住和他大干几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