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扫盲班二46(1 / 2)

“三位大人,朕这法子是否可行。”

崇祯的身子向前倾了一下,试探地问。

孙承宗合上了小册子,慨叹道。

“陛下,有了此册子。

老臣敢说,大明人人识字的盛世,指日可待矣。”

在这本小册子中,崇祯罗列了推动扫盲班的具体操作办法。

在前期,精心挑选1200个常用字。

每个字都对应有注音符号,借助注音符号作为辅助识字的工具。

然后分三步:

第一步,学会注音符号和拼音;

第二步,突击单字,先求会读与初步会讲;

第三步,教、学识字课本,同时开展阅读中国历史简本和圣贤之道简本,巩固所认识的字。

倘若民众不适应上述方法,崇祯还有更灵活的教学方式。

在农村,首先从学写自己的名字开始。

然后再学各种农活儿、农具、牲畜的名字。

日常做什么,就学什么。

初春时,农户忙着春耕和送粪,就教他们“春耕”“送粪”两个词语;

捕捉蝼蛄的时候,就教“蝼蛄”二字。

到了深翻地的时候,就教“深翻地”三个字。

没有地方办学,可以在庙宇、空院、田间地头,办扫盲班。

没有桌椅,可以用土坯垒成土台墩,上面磨平当作桌椅。

至于两京和各省省府的城市中,则编著新的生活教材。

教材的内容包括买菜、算账、各种官老爷的称呼,城市生活出现的事物名称统统被收录其中。

徐光启指着册子的最后一页问道。

“陛下,此《笠翁对韵》,是何人所做呢?

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口齿留香。”

说完,便轻声地诵读起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月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孙承宗和黄立极,全程闭着眼,静静地聆听。

待徐光启念完后,两人睁开眼,意犹未尽地道。

“此文与南宋王应麟的《三字经》不相上下啊。

此文一出,我大明境内,连三岁小儿都可诵读。

实为作诗做对的入门之学,不知作者是何人?”

崇祯脸色不自然地轻咳了一声,如没记错,《笠翁对韵》应是明末清初李渔的作品。

不过,李渔现在才是个十几岁的少年。

为了增加自己的个人魅力,崇祯打算将其据为己有。

“《笠翁对韵》乃朕苦思几日得之,如稚子儿童皆会念,朕之幸也。”

一旁伺候的王承恩适时地拍上马屁。

“前有《少年中国》,后有《笠翁对韵》,陛下大才也。

我大明天子不仅是皇权神授之人,亦是文曲星下凡啊。”

四人听后,哈哈一笑。

孙承宗拭了拭眼角的泪花,问道。

“陛下,老臣觉得,此《笠翁对韵》比中国历史简本和圣贤之道简本

更让人容易接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