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火药与扫盲班41(1 / 2)

“为何火药在铁管里燃烧,就可以推动铅弹射出去。

而在外面燃烧,铅弹动都不动呢?”

崇祯循循善诱道。

这到底是何道理呢,徐光启和孙元化低头呢喃着。

两人是明代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对西学的研究颇深。

崇祯的一番话让他们的脑中升起了一丝念头,但是又抓不住。

徐光启沉吟了一会,把此时的想法说了出来。

“能把铅弹推动的不是火药,而是火药燃烧时产生的浓烟。

这些烟想要从铁管里散出来,只能把前面的铅弹推走。

而在外面,浓烟可以向四处散发,所以铅弹动都不动一下。”

崇祯欣赏地看了一眼徐光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想出火铳的发射的原理。

看来自己把火器的研发交给他们师徒二人,是个明智的选择。

“徐老说的没错,正是火药燃烧时产生的气体推动铅弹射出去。

诸位可以再验证一下,火药在空旷的地方点燃时,只是烟火。

倘若用纸将其紧紧包住,就变成了可以炸伤人的爆竹。

既然,我们知道了火铳的原理。

那么,我们就可以从火药和铳管这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什么样的火药可以产生更大的威力。

火药的产生源于炼丹术,经过前人一步一步的改良。

由当初只能起火,升级到北宋年间的“霹雳炮”、“震天雷”。

所以,朕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改良火药。

越好的火药,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就越厉害。

推动铅弹的力就越大,就越能杀伤敌人。

其次,就是铳管。

优秀的铳管一定要抵挡得住火药爆炸时产生的威力,避免炸膛伤人。

其次,还可以使铅弹往前方射出去,而不是往四处乱射。

所以,铳管的内壁一定要光滑,避免铅弹卡在铳管,引发炸膛。

另外,铳管的内径大小要和铅弹一致。

如果留有缝隙,那么火药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就会泄露。

打出去的铅弹,自然就会软绵无力。”

徐光启和孙元化陷入了沉思的状态,他们感觉脑海中的迷雾正一点一点地消散,火铳的神秘面纱就要揭开。

孙承宗虽然不懂如何研制火器,但也忍不住地提了一个疑问。

“陛下,既然铳管容易炸膛,那把它加厚加粗不就可以了吗?”

底下的大匠和官员听了点了点头,看来很多人心中也有此认识。

随着讨论加深,有的认为直接加厚加粗,有的则认为要锻炼出一种新的精铁来代替旧的。

最后,两拨人吵成一团。

崇祯伸手虚压几下,场面才重新安静下来。

“加厚加粗是可以,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它的造价,以及携带的便利性。

火铳的研制不能只顾及一个方面,还需要放眼整体。

只有局部都好了,整体才算好。”

........

走出了军械监,崇祯对身后的孙元化问道:“火器的制作流程以及实验的数据,是否用文书记录下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