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赏秋33(2 / 2)

“诶,蓝儿妹子,帮个忙呗。”骏骐闻言忽然提起,蓝儿好奇问道:“哦,什么忙?”

骏骐一笑,道:“家里四位师娘的身材你一定很清楚的,烦请妹子帮忙备下四件各自合身的衣裙,这几天我就去蓝衫坊取,到时候家里闹起来后,也不至于措手不及。”

我立马领会到骏骐的意思,这是要提前为师娘们回府做准备,免得战火烧到自己身上。

骏骐这个主意是真不错,我便对蓝儿说:“蓝儿,上次大娘是不是提过彩晕锦好看,当时刚好没有这料子,记得也留下些,肯定有用。对了,其余师娘喜欢的料子也都提前准备些。”

蓝儿先都应了下来,虽然没有问,但那好奇神情已经出卖了她的内心。我便将这几天先生家那位镜湖月的事情给蓝儿细细解释一番,听得蓝儿又惊又笑,表示一定好生准备。

绕着满坡菊花堪堪看完,回到起初那块平坦处,发现中间的小台围着好几圈人群,打听两句,原是长生观的道长们应景摆出来了几大坛菊花酒,要与众同乐。

只要今天做出来和菊花有关的诗句,就能去那儿饮一杯菊花酒。因为这次纯粹是赏菊吟诗作乐,所以不作排名比较,只要合了这景,无论是一句两句,还是一首两首,哪怕是几句顺口溜、打油诗,也是没问题的。

回来给惠姨她们解释了一下,她们都蛮有兴致,于是选择驻足看看热闹。

这阵子气氛正活跃,男女老少都好像起了诗兴,积极围过去要喝杯菊花酒。一群人七嘴八舌说着自己的句子,道长们努力让大家静下来之后,简单给众人排了序,之后才开始听大家句子然后分发菊花酒。

渐渐人多,热闹声更加起来之后。观里走出来一位眉须皆白、道风仙骨的老仙师。

我们并不认识这位道长,不过一些好事者已经喊了出来:这是长生观的守一道长,字画双绝,二十年前京城就已经莫能及者,今天倒是有幸能见着。

跟着老仙师的几个小道士手脚麻利跑到小台上一边,支起了桌子摆上笔墨纸张。仙师走到桌前站定,笑眯眯抓起大笔,吩咐几句,然后那边游客每吟一句诗,他便拂须誊写下来。身边紫衣小道士麻溜抻纸换纸,写好的纸张交给其他几个小道,他们拿着一溜烟跑去贴在道观外墙。

本来我们也想挤过去参加,但那边围的人实在有点多,加上又多是女眷,站着望了望便没挤进去掺和。大家商量了一下,选择过去长生观那儿看看刚刚贴出来的句子,也再赏赏老仙师的好字。

我们这才走近长生观,观门外立了一碑,上面刻着《兰确铭》。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再向前,发现大门口树了块牌子,大意说:今天客多,长生观不图香火只求清静,所以只开了中间大殿以便参拜,万望见谅。看完不由得感慨这儿倒是个清静修道地方。

绕外墙赏字,不得不说,老仙师的字确实写得好,连冬儿都看得津津有味,赞叹连连。笔墨无论浓淡枯湿,还是下笔的横竖弯折,无不细微藏着万千变化,几十年功力尽在其中。整副字有一种说不出的和谐美感,仅看着就油然生出来肃然起敬的感觉。

不远处几位青年已经席地坐下来,陷进去模样,比划着在手心描着认真学着。我们没有学字的心思,感叹几句好字之后开始转着看诗。

“采菊去其梗,晒好便上笼。这位也太爱吃呢。”蓝儿指着副打油诗笑着。

“是啊,有些真的写的很好玩,还有这几句:门犹半掩映眉月,春芽点点草初萌。”惠姨也笑着指着一副说。

“姨,这句也是写菊吗?没有一个菊字呢。”冬儿听惠姨说完,好奇凑过去看,不过一时没看出来。

“这是个字谜了,合一下便是个菊字。”惠姨在冬儿手心写着给她解惑。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这位看样子生出了思乡之情。”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