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饥饿难耐(1 / 2)

初秋的晨光,透过破烂的窗棂,照射进屋里,躺在烂棉絮中的张大成,从睡梦中醒来。

昨晚的两碗稀粥,早被他尿进尿盆里,半夜里肚子就开始不做主,咕咕地叫个不停。

十七岁的年纪,正是蹿高拔节长身体的时候,可他整天三根肠子闲着两根半,饿啊!

邻居烙饼的香味,顺着窗纸的孔洞,飘进屋里来。

该死的香味,就像一道催命的符咒,令张大成六神无主,灵魂出窍。

想多没有用,他只好冲屋外的老母亲喊道:“娘,有啥吃的没?我饿了!”

母亲说:“土豆,我正在煮土豆。”

从另一个房间里,传来老父亲孱弱的声音:“土豆,整天吃那破土豆!”

金秋十月,田里的庄稼正在成熟,麦浪翻滚麦穗低垂之时,南飞的雁群,一字排开,鸣叫着从天空中掠过。

大雁有两个故乡,一个是出生的地方,另一个是旅居的地方。

而人的故乡,就是先祖葬身的地方,这是血脉传承,更是来时和归去的路途。

生产队长上工的哨声,从远处传过来,这是一种组织召唤,该到队里干活了。

马架子村是远近闻名的穷村,闲杂人等汇集,杂七杂八凑成的村落。

据说,在很早以前,逃荒逃难的,乞讨要饭的,在这个近郊之地,捡来各种物品,搭起临时居所。

夜晚的时候,跑到这聚集地,休息过夜,白天出去讨生活,其破败程度可想而知。

解放后,政府落实土地政策,相邻村庄各自拿出部分土地,分给这些外来户,取村名马架子。

马架子,顾名思义,就是用几块木头搭建的临时居所,地名因此而得。

因张大成不满十八岁,他在队里算半拉人,活计一样干,工分却给一半。

这世间没有绝对的公平,如果不干活,没有工分可赚,全家更没有活路。

大成爹张德贵当年被国民党抓壮丁,激烈反抗不愿意被奴役,结果被打断腰腿。

在乡亲们的哀求之下,他总算捡回了一条小命,可落下终生残疾,不能劳动。

大成母亲煮好土豆后,给爷俩端了一碗,说:“快趁热吃吧!凉了不好吃了!”

大成母亲全名叫蒋玉琴,这个苦命的女人,在丈夫被打残后,一直在苦苦支撑这个家。

在生张大成前,她生了一个女娃,因家里条件太差,孩子患病夭折了,这一直是她的痛。

张德贵属于老来得子,妻子三十七八才生下张大成,两口子悉心呵护着这根独苗。

满头白发的蒋玉琴,看着儿子狼吞虎咽,她获得暂时的满足,可她还不知道下一餐在哪儿。

“快点吃,吃饱好去干活!”蒋玉琴捡起大成扔掉的土豆皮,把上面粘着的土豆泥抠下来,送进嘴里,边吃边说。

张大成惆怅地说:“娘,吃这玩意没劲,咋干活啊!”

张德贵愤懑地插话:“吃吧,有你小子土豆吃不上的时候,吃饱了赶紧滚蛋!”

张大成叹气:“这哪是人吃的东西啊,别人家都是喂猪吃的!”

张大成跑出家门后,父亲在屋里喊:“老婆子,给孩子拿上点吃的,干活饿了吃!”

蒋玉琴追出门外,往大成裤兜里,又塞了两个土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