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商家谈判21(1 / 2)

热度归热度,人气归人气,知道的人再多,也不能转化为现实的收益,仍然需要商业手段的催化剂。

季漠祭出了大手笔。

先解决商家的问题。

季漠将原天峰集团谈好的商户,和自己委托第三方公司邀请的商户,一同约至现场,开了一个盛大的恳谈会。

会上,季漠首先向商家展示了天峰和壹家的合同,壹家聘用季漠为运营总监,并委托全权代理的授权书。

“作为北关天峰广场,唯一指定商业运营单位,我正式宣布,从现在起,天峰广场的所有商户,采用纯扣点制合作。”

下面的议论声一下子就沸腾了起来。

从商业地产的合作形式来说,一般认可的有三种模式,租金制,扣点制,租金加扣点的混合制。

租金制最好理解,租50平米门面,一年租金10万,至于你是赚是赔,跟房东无关,有本事你挣出1000万,房东也只能等你合同到期涨价。

扣点制,就是商业物业的提供方,按营业额的固定点数抽成,早年间的商场用的多,这种合作模式就是无需租金,比如签的扣点是10%,你一天卖100块,商场抽你10块,一天一分钱不卖,商场分文不取。

这种模式,就是你经营状况越好,房东抽成越多,你生意做的越差,房东陪着你一起亏本。

因为房东们既想有保底,又想分利润,所以后来又弄出来一个租金加扣点的混合制,也称为保底分成制,这个就不用解释了。

但无论如何,市场主流仍然是以租金制。

用了这么多废话来描述这些概念,主要是说明一下,季漠这种逆潮流而动的做法,它不合理,也是商家难以理解的地方。

首先,扣点制现在已经逐渐被大商业所弃用了,只在一些小型美食街之类的地方还在发挥余热,就是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缺陷,集中收银。

对,就是以前那种你选完一双鞋,拿着商家给你开的单子去找收银台,然后拿着收银台开的票据再返回商家,才能提鞋走人的模式。

集中收银,又特别容易引发排队和等待。

这种模式,作为一个移动互联时代的人,你受得了?

我去哪买不是买,搁网上买还给我送到家呢,交个钱要我来回跑好几趟,还要等,可拉倒吧。

可不集中收银,商业体就无法把控商家的营业额,怎么扣点?

指望商家自己报营业额?开玩笑吧。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你去随便什么店里消费,有哪个商家不等你开口,主动给你开过发票。

所以,时代越发展,扣点制交易流程冗长,空间转换复杂,付款容易等待的弊端就越明显。

很多年轻人业务压根没见过扣点制,那还有一个场景可以拿来做示范。

很多医院食堂,执行钱票分离,你要是临时去吃顿饭的话,先得去打饭窗口,问清楚菜多少钱,饭多少钱,自己记住,到收银端口去,掏钱,买饭菜票。然后,再用买到的饭菜票,依次打饭打菜。

麻烦吗?非常麻烦。不吃行吗?医院的食堂,你好像没得选,外面的你来个试试。

商家们讨论的群情激愤了,季漠不慌不忙,淡定的抛出了第一个大招。

“从本项目开业之日起,首层按150元每平方米每天,二层按100元每平方米每天,三层四层按100元每平方米每天,作为扣点基准。商家日营业额低于此标准的,商场负责在每月月末,以集中采购的方式,帮助商家完成扣点基准,再进行扣点,扣点比例为15%。”

这下子,所有的人反而都不说话了。

200元每平方每天是一个什么概念?

你拿下一间一层的商铺,100平方吧,随便卖点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