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让人无法拒绝的大饼(1 / 2)

  然后就让前来租书的人自己写。

  她一个人要是坐在这里写这么多借书信息,那肯定手断了都写不完。

  但是人家来借书的,自己借自己写,一个人就写那么一两行,当然就轻松啦。

  过程中排队也不怕——书都在手上了,排队就排队呗,反正都能看。

  要是看得快的,说不定趁着排队的功夫,就能看完半本书呢……顺便借本新的,剩下半本留着明天借书的时候排队看!

  就这么的,余小姨开创了枫桥镇的第一家租书店。

  第839章 让人无法拒绝的大饼

  起先万婆婆他们还没什么所谓。

  虽然店里人多了之后,他们需要多花一些精力来接待和盯着。

  但人家买东西的也多了。

  乔玉现在给他们开的都是三十块钱的工资,另外每个月营业额超过一定数字之后,还会有一点奖金。

  买东西的人多了,对万婆婆他们来说也是好事儿。

  余小姨也充分发挥一个“老板”的思维,平时大家上班上学的时候,她自己守着。

  但放学之后,还有放假的时候,她就叫村里的孩子来帮忙看店。

  反正这个也不麻烦,就是收个押金,然后盯着别人登记一下,检查检查书的情况。

  八岁以上识字的小孩儿就能做。

  余小姨给他们开工资——在镇上上学的孩子,下午放学后来做两个小时,给两毛钱工资。

  放假来的,也按照一小时一毛钱的工资算。

  这个工资对于很多大人来说都不错了,更别说对小孩了。

  姚家村的小孩在卖糖豆、卖冰棍和看店种种事项之后,已经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小富豪了。

  村里这两年也多了些孩子到镇上来上学。

  都是家里不差钱了,愿意花点钱送孩子来镇上。

  来镇上的人多了,余小姨的招工很顺利。

  孩子们手里的钱也多了,在镇上读书都不会觉得局促和自卑。

  镇上孩子能吃得起五分钱的麻花,他们也吃得起。

  镇上孩子能买得起两毛钱的自动铅笔,他们也买得起。

  而且,因为每天来镇上上学、打工、做生意的村里人多了,还有从外村去姚家村买葱姜蒜菜干的人多了,那条路就越发热闹起来了。

  78年那会儿,乔玉他们刚开始卖烧饼的时候,早出晚归,路上经常只有他们几个。

  现在84年,六年过去了,那条路已经成了一条热闹的主干道。

  路上人多就不说了,还时不时遇着两辆车要互相错车的情况。

  修路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在姚金宝的带领下,这两年村里也赚了不少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