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卖大蒜挣钱啦!(2 / 2)

  觉得这年头弄这种周边游玩吃喝信息的人少。

  少部分就关注到了这个《姚家村综合信息手册》。

  这会儿大家获取信息的途径都少,别说报纸了,就连饼干袋子上印的字,都要翻来覆去地看。

  上厕所的时候手里绝对不能缺了有字的纸。

  陈乔玉推出的三条路线都不错,当然了,这会儿不能叫旅游路线,叫“考察路线”。

  考察,可是八十年代最火热的活动之一。

  上到领导干部,下到乡镇农民,都喜欢出去“考察考察”。

  陈乔玉这抛砖引玉做的不错,人家自然就好奇那个册子上还有些什么信息,是不是有其他的考察路线啥的。

  于是就打听,上哪儿能弄到这个手册。

  除了枫桥镇上的人之外,最先拿到这个手册的,是一个去省城出差的人。

  他本来在县里看到了报纸,扫了一眼这个姚家村的综合信息手册,但也不知道这玩意儿上哪儿弄去。

  结果巧不巧?去了省城。

  住进招待所里,人家招待所的前台就放着一摞这个东西。

  那人一问,前台的年轻姑娘笑道:“这玩意儿是我朋友放在这儿的,不要钱,你要愿意拿就拿,只要不浪费,拿回去发给别人也是可以的。”

  那人就拿了一摞回来,然后同事邻居一分,大家就都看到了这个小册子。

  这里面就真有个别有信息需求的人。

  比如要买稻谷壳的,按照手册上的联系方式写信过去,还真收到回信了,促成了生意。

  这么的,就越来越多人重视这个小册子。

  有的单位就一个人有,于是单位又叫人去复印,或者誊抄、剪报张贴……反正没有网络的时代,老百姓也有的是办法传递消息。

  在别人的生意都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姚家村终于也沾了一回光,收到了求购大蒜的消息。

  姚金宝喜不自胜,还特别顺利地谈了个二十八的价格——这已经算是去年大蒜价格的最高点了。

  但即便是这样,县里来的商人还喜笑颜开:“不错不错,你们这大蒜价格合适,我们先要八百斤,后面再看看。”

  姚金宝万万没想到,大蒜都卖到28一百斤了,还有人说价格合适。

  这玩意儿在农村……家家户户田间地头或者院墙屋檐下随便栽点儿,谁还当个钱是咋的?

  跟辣椒花椒韭菜小葱一样,就是随手一扔的事儿。

  现在居然能挣这么多钱了?

  八百斤,二十八一百斤,就是224块钱。

<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