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致富的法子都在书里(2 / 2)

  她雇了十个人,每天中午就每个人发四个,有啥发啥,运气好就吃肉包子,一般般就吃馒头饼子。

  再叫村里的婶子帮忙,拿几个鸡蛋冲个紫菜鸡蛋汤啥的,用大桶拎到地头去,又暖和又能就馒头。

  这样雇工就不用回家了,吃饱了在地头歇上一会儿,自个儿就去干活了。

  这倒不是陈乔玉在现代学会了资本家那套,而是农民看天吃饭,天气跟时节就是种地最要紧的因素。

  今年过完年村里才定下的种姜蒜的主意,还得四处去找种苗,预订姜蒜需要的化肥,时间上有些仓促。

  幸好育苗方面他们村占了一点儿便宜——青杨接手的那个大棚,虽然面积不大,但是青杨一直看顾得很好,这回育苗就直接在大棚里育苗了,很是方便。

  青杨跟着钟斯年种了一年地,后来自己又摸索了大半年。

  陈乔玉这里书籍跟视频各种经验、理论支持,姐弟俩承担起了村里姜蒜育苗的大部分任务。

  忙到三月份,全村承包户的大蒜总算是都种下了,生姜因为育苗和本身生长需要的温度更高一些,暂定在三月底四月初才种。

  陈乔玉的报刊栏张贴了不少生姜大蒜的养护知识,什么时候灌溉,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样算生长良好,什么样是有问题的……全都一点一点教给村民了。

  不贪多,三天换一次,一次就讲一点知识,掰开了揉碎了,叫村里人记住了。

  陈乔玉也跟着村里几个种地专业户一块儿,天天沿着村里的地,从东头到西头,走一个遍。

  但凡是看到谁家的地和庄稼不对劲,立马就要整改。

  第515章 致富的法子都在书里

  这是村里大部分人第一次开始自己挣钱,比之前在队里挣工分的时候紧张多了。

  陈乔玉种地的经验比不上老把式,她都是用的笨办法,排除法。

  她反反复复看了几十遍大蒜种植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尤其是病虫害的表现,每天走一遍,及时发现生病长虫的问题,针对处理。

  她每天这么从东到西走一圈,就要走十几里路。

  回来之后还不能歇着,还要去红薯粉作坊看着。

  幸好红薯粉作坊里还有穗华和莲莲他们帮忙。

  穗华和莲莲对外,魏守进跟刘婶子如今也被陈乔玉提拔成了小组长,管着作坊里的事儿。

  两人工资涨了五块钱,考核指标也减少了个人产出,增加了作坊整体产量和质量的把控。

  这期间陈乔玉跟余建设通了两回信,请余建设在他们的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些这会儿已经出版了的书。

  工厂生产和管理的,还有采购营销的,种地养殖的……<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