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凡是从咱村过的,都得出这份钱(1 / 2)

  这路,非修不可了!

  第239章 凡是从咱村过的,都得出这份钱

  大队部开会跟陈乔玉无关,不过大队部开会的时候,村里人也都没闲着。

  下地的下地,干活的干活,讨论的都是村里通往镇上这条破路。

  “咱们村离镇子不远,本来应该很快就到镇上的,就是这条破路!”

  “年年修年年修,每年队里都要留不少粮食,就为了卖钱修路,结果还是年年修年年破。”

  “谁说不是呢,今年开春还修过一遍吧?这入夏雨一下,全都回到解放前。”

  “之前张永华两口子去镇上卖烧饼不也是,我听说老三家也想跟着去,结果跑了两天,还没开始卖呢,连人带板车摔沟里了,在家躺了半个月,好在腿没断,不过那之后就没再提这事儿。”

  “当时都笑老三两口子偷鸡不成蚀把米,现在想想,谁愿意做这样的事儿啊,还不是穷闹的,穷还找不到出路,到底是谁好笑……”

  大多数人都是支持修路的,毕竟很多人都吃过这条路的苦。

  但也有些人不同意:“咱们这路修了,十里八乡都打这儿过,用不了几天路都碾坏了,就跟之前修路一样。”

  “修是咱们修,用是他们用,成贵叔摔下去的那块不就是?哪个天杀的撵塌了也不管。”

  “这两年好不容易粮食收成好了,我爷就盼着把我家谷仓填满呢……这要是修路,得花多少钱?卖多少粮食?不能让我爷好不容易有个盼头又整没了吧?”

  “我不同意修路啊,年年卖粮食我都不说啥,我家用不上这路,泥巴路我也能走,我不同意修,该我的粮食要给我!”

  英子跟着陈乔玉在棉花地里混工,听到这样的话深感无奈:“出事儿的时候就骂咋不跟别人村一样修路,好了伤疤忘了疼就觉得花他们钱了。”

  水生媳妇这事儿队里不光垫钱了,还给了两块钱的抚恤呢。

  不都是大队出钱?

  要不是这路年年还给整修一遍,出事儿的更多。

  陈乔玉一边摘棉花,一边也觉得无奈:“青杨都摔过好几次了。”

  要说谁用这条路最多?现在就属他们家了。

  青杨天天上学要走,她隔三差五去镇上去县城要走,烧饼摊子生意有她一份,天天也要走。

  就是借口上卖菜卖鸡蛋,别人不知道她卖去【现代】,她还得扯谎说自己是去镇上卖的。

  做了半上午工,陈乔玉摘够了六个工分的棉花,就不摘了。

  大锅饭吃不饱肚子,所以大家才舍不得花钱。

  积极主动带头表示要修路的,都是接了承包的几户人家。

  只是修路这是大事儿,这会儿农村一年有个一两百块钱的收入就算是日子好过的了,但修路那是以万为单位的,光几户人也不能轻飘飘地开这个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