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养鸡的第一笔回头钱(2 / 2)

  偶尔开口,陈乔玉都要吓一跳——老宅里钟斯年可以当半个哑巴看,主要负责镇宅,平时就她跟青杨俩人。

  陡然一道男低音在耳边响起,陈乔玉不被吓到才怪呢。

  过了好几天才适应。

  清明的时候,陈乔玉跟青杨去给余兰香扫墓,她带了一束鲜花过去。

  蓝昕说现代那边的人扫墓都喜欢带鲜花,能给冰冷压抑的墓地带来一丝轻松和生命力。

  陈乔玉他们这里没有现代那种“公墓”,都是在自己村子的田边地头挖的坟地。

  周围都是庄稼和菜地,本身就有一种传承和守护的意味。

  但陈乔玉还是给余兰香带了一束鲜花。

  余兰香生前就喜欢一切美好新鲜的事物,带她跟青杨走亲戚的时候,在又长又枯燥的山路上,余兰香也会摘下路边的野花和柳条,给孩子们编花环。

  陈乔玉轻轻把花放在余兰香的墓前,她想,妈妈一定会喜欢的吧。

  青杨也跪下来磕了三个头,告诉妈妈自己长高了,在学校的学习也很努力,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把土坟包上的杂草清理了一遍,陈乔玉跟陈青杨在墓碑旁边坐到蜡烛和线香燃尽,才起身回家。

  这是他们一年之中仅有的几次陪伴妈妈的时间,无论妈妈是否能感知到,他们都想挨着妈妈坐一会儿。

  ……

  清明过后,烧饼摊子上的生意开始有些难了。

  一来是镇上摆摊的人多了起来,虽然还不敢光明正大地做生意,但不少人都开始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了。

  有卖碎布头缝的手帕、小老虎的,也有卖自己家做的麦芽糖的,还有把老家伙事儿找出来给碗焗瓷的,街上“叮叮当”的响声多了起来。

  但很神奇,明明都是铁片片敲出来的声音,但大家就是能分清楚谁家跟谁家。

  二来是天气暖和了,自己带干粮的人多了,也不用伺奔着摊子上的热面条热面汤来了。

  走街串巷卖烧饼馒头小米粑的人多了,烧饼的生意也就没那么紧俏了。

  炸酱面还能勉强卖,为了结余成本,不再用需要粮票的挂面,改成了手擀面。

  柴爱花心里还算稳:“咱们去年八月到现在也挣了不少钱了,就是今年下半年一分不挣也够吃用了。”

  陈乔玉觉得也是这个理,人有挣钱的时候,自然也有不挣钱的时候。

  平常心对待就是了。

  她现在的心思都在小芦沟村,隔天就要去一次。

  小鸡崽们都长大了,现在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的,公鸡能有六七斤重,母鸡也有五斤多。

  陈乔玉抓来的鸡苗长得最好,芦花鸡就不说了,比普通的鸡大一点儿。<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