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就叫《烧饼日记》怎么样?(2 / 2)

  陈乔玉沉思片刻,喊了英子的名字:“记得之前那双袜子吗?”

  英子:“当然记得,你在大集上淘的。”

  “不是”,陈乔玉摇摇头,“我是在镇上换的。”

  陈乔玉决定藏一半露一半,真真假假掺杂着来才更叫人放松警惕:“之前我娘留了点儿钱,我跟青杨没分家的时候我们一直没敢拿出来,分家之后我就去镇上淘换东西去了,我看到好多人都在做生意了。”

  她细数着:“开三蹦子的就不说了,到了城里下车就有人卖酸梅汤喝绿豆沙,往里走还有人剃头、修车、卖火柴,他们都自己挣钱了。”

  自己挣钱,是区别于发工资和挣工分的,是自由而先进的。

  柴爱花不住地点头:“对对对,好多人都开始做了,我们公社大把人做,可到了你们这里……我跟我婆婆嫂子她们说,她们一个都不敢。”

  柴爱花没敢说更多——就姚家村村民的这种谨慎劲儿,挣钱这事儿他们赶不上热乎的。

  第42章 就叫《烧饼日记》怎么样?

  柴爱花在家就试探过自己婆家人,结果男人们不屑于干这个,女人不敢干这个。

  柴爱花心里不是不堵心的——三水镇为什么日子过得比枫桥镇好?

  就是因为三水镇的人肯想肯干啊!

  前怕狼后怕虎的,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柴爱花盯着英子和陈乔玉问:“你俩想干吗?”

  要不是因为一个人干不了,又挑炉子又做饼子,还要走街串巷忙不过来,她可能都未必愿意拉人入伙。

  英子斟酌了一下,问道:“那你婆家能让吗?”

  看张永华把新媳妇儿藏在家里两个月才带出来就知道了,人家护媳妇儿护得紧呢。

  倒不是说真就多喜欢这个媳妇儿,但家里穷,没办法,好不容易讨到的媳妇儿怕留不住,给跑了。

  一面是心疼新媳妇儿,不让下地去晒,一面也是观察两个人,看看人品性情。

  确定了柴爱花性子踏实,没有那么多“不好的品性”,这才敢带她出来。

  这样的事儿在枫桥镇不少见,都是穷闹的,娶个媳妇儿掏空家里的老底儿,就更加看得严。

  柴爱花说:“我说做,那我婆家那边肯定我来解决。”

  英子有些不大放心,毕竟她太清楚姚家村的民情了。

  柴爱花解释道:“我公公婆婆跟哥嫂们是不大敢的,但我也不要他们敢,永华能帮我就行了。”

  柴爱花说:“他帮我把炉子推到镇上去,支个摊子,要有人烧火、烤饼,还得有人揉饼,有人收钱。”

  “不忙的时候还行,我们俩就能做的过来,但是人一多就不行……而且我想着镇上没人卖饼子,咱们既然要卖,就得走街串巷吆喝去,不然人家也不能大老远就为个饼跑过来。”<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