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联姻(2 / 2)

“宋大人,你分析得很有道理,其余得我都赞同,就是有一点,我和你有不同的看法。

你说四皇子涉事未深,处理问题还不成熟,这一点,我不认同。

在场的各位,大多数还没有和四皇子打过交道,可能对他还不了解。

本官很荣幸,和四皇子打过交道,这事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别的不说,就单论这件事,其他三位皇子,有谁敢说能有四皇子处理得好。

我也赞成宋大人的观点,这次联姻非同小可,我们不容有失,我们需要赢得竞争。

而这恰恰是四皇子的优点,他的思维远非常人所能比,总是不走寻常路,本官和邓大人、方大人都领略过四皇子的厉害。

我相信,如果派四皇子去和安和国联姻,一定能赢得竞争,让大宋和安和国实现联姻。”刑部尚书戴什反驳宋玉道。

大理寺卿邓笠也站出来附和道:“臣附议。”

都察院都御史方青阳虽然也支持李子意,但他明面上还是二皇子派系的人,所以他没有像邓笠一样站出去附议。

邓笠和戴什明面上是大皇子派系的人,其实,经过上次事件之后,他们和方青阳都被李子意折服,都想成为李子意的人。

但是李子意没表态,而且给他们的感觉是,李子意不想参与庙堂之事,对于皇位没有一点渴求。

戴什和邓笠站出来支持李子意去和安和国联姻,全然是在为李子意考虑。

因为,联姻一旦成功,李子意将收获巨大的政治资本。

有人支持,自然就会有人反对,这是永恒不变的铁律。

在邓笠附议完之后,礼部尚书王春晓就站出来反驳道:

“戴大人,你说得没错,四皇子在吏部尚书灭门案上所展现出来的能力确实很高,令本官也很佩服。

但能力和能力之间是不同的,并非所有能力都可以迁移。

四皇子在办案结案这方面的能力和在联姻的竞争中取得胜利所需要的能力是两码事,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另外,四皇子在三清观待了十八年,对俗世的礼还不够了解,行为处事多按照他个人意愿。

在大宋,我们可以理解,毕竟四皇子刚下山没多久,但在安和国,在和南越、西秦竞争的时候。

如果四皇子依然我行我素,他们可不一定理解,他们只会认为四皇子失礼。

那时,不仅会在联姻中输掉竞争,还会有损我大宋的颜面。

所以,我认为还是让二皇子迎娶安和国公主更为妥当。”

“王大人,据我所知,贵部陈大人前段时间天天都在给四皇子讲礼,你说四皇子会在联姻上失礼。

你这是在质疑四皇子的态度,还是在怀疑陈大人的能力?”

一个身着三品官服的人,言辞犀利地说道。

此人血气方刚、双目炯炯有神,他乃是兵部侍郎翟青。

他不属于任何一个派系,只是公正地评判,说一句公道话。

“陈安忆,四皇子现在的礼学得怎么样了?”皇帝开口问道。

陈安忆心里一哆嗦,没想到这场争论会烧到他头上,他急忙走出队列,恭敬道:

“皇上,四皇子在礼上已经学有所成,而且在一些礼上还有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在卑职看来,都十分有道理。

所以,我认为四皇子在联姻问题上不会失礼。

至于,二皇子和四皇子谁更合适,卑职不敢妄言,全听皇上明断。”

陈安忆用他半生所学的死板,夹杂着从李子意那里学到的灵活,把自己从旋涡中摘了出来。

不仅如此,他为了支持李子意,还耍了一个小心机,让其他大臣停止争论,休得影响皇帝的决定。

因为他知道,皇帝是倾向于让李子意和安和国公主结婚。

皇上微微一笑,顺着陈安忆递过来的话柄说道:“诸位大臣那是妄言呢,都是在为国家社稷着想,诸位,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在场的诸位大人都是官场老油条,皇上话里话外是什么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明白。

皇上没有让陈安忆表态,却让其他人说,就是告诉他们不要在这个问题上讨论了。

他们都是聪明人,不会自讨没趣。

所以,在皇帝说完话之后,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寂静。

见其他人不再说话,皇帝转头对李清辉说道:“清辉,联姻这事,你怎么看?”

这话如同一把匕首插在李清辉身上,为了争取这次联姻的机会,他准备了很多,甚至还牺牲了自己的妻子。

但在几位大臣争论的时候,他留意了皇上特意展示给众人的信号,一切迹象都表明,皇上已经决定让李子意去安和国联姻。

他没有继续挣扎,因为他知道,无论他怎么挣扎,也是无用功。

他收拾起糟糕的情绪,回答道:“父皇,儿臣也觉得让四弟迎娶安和国公主更为合适。”

皇帝欣慰的点了点头:“既然你也认为子意更合适,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随后又对众人说道:“那本次联姻,就派四皇子前往安和国,向安和国提出联姻。

那诸卿谁愿意和四皇子一起前往安和国?”

“回皇上,臣愿意随四皇子一同前往安和国。”礼部尚书王春晓回道。

他回答得干净利落,心里却是千万个不愿意,但不愿意又能怎样,谁让他是礼部尚书呢。

在王春晓回答完之后,朝堂陷入一片死寂,久久无人应答。

兵部侍郎翟青实在看不下去了,他走出队列,斩钉截铁道:“皇上,臣愿意随四皇子一同前往。”

翟青回答完之后,又一次陷入死寂。

陈安忆犹豫了一下,最后鼓起勇气走出队列,恭声道:“皇上,微臣也愿意随四皇子一同前往安和国联姻。”

在确定好三位前往安和国的大臣后,皇帝便宣布退朝。

宰相段玉章本还打算就吏部尚书人选进行讨论,却被皇帝一句话打发掉了。

“此事等联姻结束后再议。”

此言一出,大家便知道,这次联姻还涉及到吏部尚书人选的考核。

退朝后。

百官三三两两结伴而行。

王春晓身旁的一个官员道:“王大人,提前恭喜了,如果这次联姻顺利,你将会升任吏部尚书了。”

王春晓愁眉苦脸道:“吏部尚书,先活着回来再说吧,我还是实际点,先回去准备棺材和墓地,起码死后能睡得舒服点。”

在陈安忆旁边,也围绕着几个人,他们对陈安忆的决定十分不理解。

“陈大人,你糊涂啊,去趟这浑水干嘛。”

“陈大人,咱们礼部已经出了一人,其实你完全不用去,在京城多舒坦,你何必去给自己找麻烦呢。”

“陈大人,此去必定千难万阻,你多保重。”

这些话,让陈安忆很不是滋味,但他们说的又是事实,他没法反驳,只能一脸苦笑。

他之所以决定随李子意去安和国,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想法,因为李子意救过他的命。

而在翟青身边,没有一个人上来祝福他或者替他担心,因为他是一个不合群的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