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悟915(1 / 2)

这天,下雪了。

有一位女子前来拜访,她是个出家的修行者。

女子与我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曾经女子问过自己师父一个问题:“跟着你修行能成仙吗?”

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女子刚刚开始跟师父学习不久。

在女子心里师父是她遇到过的最厉害的人。天下间没有他不懂的道理。

那时候每天都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在观里烧香许愿找师傅看事。

大厅里云雾缭绕,就像是西游记里的凌霄宝殿一样。

于是,她就问师父,修行到底能不能成仙。

师父看了她一下说:“人存在于世间,修行也只能修得人世间存在的东西。”

她说:“修行者不是追求无欲无求,超脱世间的境界吗?怎么只能修得人世间存在的东西呢?那修行还有什么意义呢?”

师傅说:“追求超脱,这本身就是人世间的一种欲望!怎么可能脱离人世间的范围呢?修行的意义就存在于这人世间中修行修的是两种东西,一种是活法,一种是死法。”

女子问师父:“什么是修活法?什么又是修死法呢?”

师傅说:“你看大厅里这些烧香的人脸色或彷徨或凝重或伤心或痛苦,这些人走在红尘中,享受七情六欲,便有苦厄加身,在道家叫做五苦门,在佛家叫做人生八苦,都是一个意思。”

“修行者求的活法,就是少受七情六欲苦恼,于是讲究清静无为,免受五苦,这就是修活法。”

“世间苦痛,有疾病缠身,或意外落水、或火灾、或刀伤等等无一不是痛苦万分,修行求的便是去除这种种烦恼。而修行者终究有超脱之时。”

“你看那些出名的有道真修,哪一个不是无灾无难,安心自在的离世呢?这就是修死法。”

“这就是修行,生死了无挂碍!”

“对于不修行的常人来说,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是一件痛苦的事,短短几十年,却要在三灾八难中度过。”

“而修行就是帮助人解脱痛苦,活得平静如意,走得心安自在,生死无碍,来去自如,如此足矣!!”

师父的这番话,女子一直牢牢记在心里,所以修行能成仙吗?这个并不重要,只要修行能帮她获得内心的平静安详,生活安逸顺心,如此便足够了!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一切都会发生变化。

女子确实没有了人世间的欲望、嗔怒,生活安逸顺心。

她内心也一直处于一种平静中,并不会因为什么而动心,从而陷入争斗与痛苦中。

只是这种平静,却让女子感到了一种空虚,好似她的生命缺失了某种最重要的东西。

在这种平静中,竟然让她找不到一点生命的充实感。

在这种空虚让她越来越苦脑……然而,这种苦恼也没有激起女子的任何情绪,她依旧平静……

女子只能平静的看着自己陷入苦恼,一种怪异的割裂感让她起疑,有一种快要抓狂的情感……

女子这时才发现一个问题:“修行能不能成仙,真的不重要吗?”

女子便是因为这个问题找到了我。

她现在不敢找自己师父询问,担心师父会给她曾经的答案,而陷入自我怀疑中,修行退转,或误入歧途。

她想在我这里要一个答案后,再回去询问师父,那时,不论师父的答案是什么,她都能安心的接受了……

女子问我:“先生,修行是否能成仙?”

我没有直言,而是也讲了一个故事。

话说:从前有两个人想要去登山。

一个人登山,他有着明确的目标,是登上山顶。

于是,他克服困难,登上了山顶。

另一个人也想去登山,可是他却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只是体验一下登山的过程,上去也好,上不去也行!

于是,这个人只是在山间游玩,最终在半山腰停下,从未登上过山顶,这也是他唯一的遗憾。

故事讲完后,我说:“当一个人的心中,有一座想要攀登山峰时,他便不会在意脚下的泥泞。他会用最平静的方式去面对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人一但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他才能更好的一步步前进,从而到达目的地!”

“若是没有目标,他可能刚走几步就会停下,或者在半山腰停下!甚至直接就不会上山,只会留在山下。”

看着认真听闻的女子,我又道:“这个问题,你的师父早已给了你答复!而你却遗失了这个明确的目标。”

女子陷入沉思之中,片刻后,她泪流满面,道:“弟子愚痴,愧对师父的信任与教导!”

女子心满意足的离开。

她回到了师父哪里去……

这一天,有雪。

一男人前来拜访。

他与我诉说着自己的人生是如何如何的失败。

他努力过,付出过,可是依然没有一次成功。

成功对他来说,好似成为了一种奢望,他很不甘心自己一生都生活在失败中……

男人说:“先生,传闻您无所不知,请问您什么是成功之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