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悟4(1 / 2)

在这新的一天里,总会有一些有趣的事发生。

中午,多云。

一位行者来到观中,指名道姓要见我,说是特地前来请教真理。

我与行者见面后,行者便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这是个人人皆知的禅宗典故。

话说:有一位德山禅师对《金刚经》下了很深的功夫研究,著作了一部《青龙疏抄》。

听说南方提倡“顿悟成佛”之说,颇不以为然,便带着《疏抄》南下,准备破斥此一邪说。

到了南方,路上经过一所卖饼的小店,德山腹饥,欲买饼作为点心充饥。

店中仅一老婆婆,见德山买点心,当即问他:“你肩上担的是什么啊?”

“《金刚经青龙疏抄》。”

“那我考你一个《金刚经》的问题,如果答得上来,点心免费供养。”

“请说来听听!”德山满腹信心地答应。

“《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大德要吃点心,点的是哪个心?”

行者为我讲述典故后,直言:“请问先生,此处所点,点的是哪个心?”

我抬起手,伸出食指,用指头点在桌子上,一连点了三次。

行者说:“请先生直言相告,莫作戏解!”

我当即便言:

“有心不用用妄心,妄心即起点甚心。

“直言莫作直心求。无言已是真个心。”

我接着拿起茶水,遥敬行者,道:“请喝茶!”

说完我便起身离开,屋子里独留行者一人。

行者面色恍惚,独自喝着茶,久久不动。

三天过后,行者红光满面的走出屋子。

行者找到我,辞行离去,解世间结,广度群生……

这一天,天气晴朗。

一位苦主带着孩子找来,与我诉苦。

他告诉我,自己的孩子老是离家出走,外出修行,说是要出家。

他们当父母的把孩子养大成人,孩子却要抛弃他们,这种心情有苦难言。

孩子的行为太自私,根本没有想过他们当父母的感受。

他们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本来好好的,却变得如此消极,总是要逃避生活的,

工作赚钱,娶妻生子有什么不好?

为什么孩子总是要逃避呢?

我看着那个大男孩的神色并没有因为父母的种种诉说而有变化。

他一直站在父母身后,神情沉默,不为所动。

苦主说:“先生,你也算是修行人,请您开导开导这个孩子吧!”

我问:“你了解修行吗?你了解你的孩子为什么要离家去修行吗?”

这回孩子替苦主回答:“他们都知道,我也解释了,可他们都无视了!”

我点点头,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便对苦主说:“你们听我给你讲个故事,听完这个故事后,你们再决定怎么做。”

得到苦主的同意后,我便开始讲起了这个故事。

话说:曾经有个男孩很怕死,因此,他做什么都无法尽心尽力。

他觉得人无论如何都是要死,那还干什么活?努力什么?

生带不来,死带不去,左右是死,最后都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所做的事没有一件可以做好,全都是半途而废。

他混吃等死,惶惶度日,一日复一日,日日无终始。

这样的一个人,就是废人一个,他的人生活的狼狈不堪。

可是,他也有身为一个人基本需求,渴望被爱、被认同、被需要……

然而,因为自己的悲观主义,他的基本需求都只能是奢求……

痛苦、绝望将男孩拖入深渊,一直体验着痛苦、悲哀……

直到有一天,男孩找到了一天自救的出路,他看破了生死,看到了破局的希望。

他潜去修行,誓要探究真理解除生死所带来的痛苦。

此举为他自己带来希望……可常人却不能理解了,有了种种质疑……

有人问:“你为什么要修行?”

男孩答:“是因为我怕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