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 / 2)

  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听得入了神,见邢岫烟不说了,林黛玉追问道:“后来呢,她儿子现在如何了?她儿子可知道他母亲的苦心,可有埋怨?”

  邢岫烟笑了,“四年前,那个妇人在儿子的搀扶下前来还愿,她儿子以十七岁的年纪,在文人辈出的江南科考中,顺利通过了第一关,成了秀才。我上京的时候,她儿子已经是举人了。娶了恩师之女,夫妇两琴瑟和谐,且都很孝顺寡母,一家人其乐融融。”

  薛宝钗感慨的说道:“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果然不错。”宝玉如今,就是溺爱他的人太多了,偏姨父又忙于公事,无暇顾及宝玉。明儿是不是该和姨妈商量商量,给宝玉请个严师才好。罢了,若说溺爱,姨妈也是首当其冲,宝玉是她四十多才得的宝贝儿子,又有着那样稀奇的来历,也因着如此,老太太认定宝玉是个有来历的,将来必有大出息,因此疼爱的不得了,唉,她们如何肯狠得下心严厉管教宝玉啊!

  林黛玉摇头道:“宝玉从小,就天资聪颖,又因着他胎里带来的那块玉,家中上到老太太,下到看门的小厮,都说他是个有来历的。老太太和义母宝贝似的,宝玉嘴角一扁,老太太就心疼的跟什么似的,舅舅对他再寄予厚望,碍于老太太,也不能了。”

  邢岫烟嘴角抽了抽,忽然福至心灵,脑子里飞快的闪过一个念头。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的支持鼓励,希望大家多多收藏,多多留言,爱你们哦!

  ☆、第14章

  不管是林黛玉说的,还是曹公说的,贾宝玉小时候都是十分聪明的。当然了,他长大后也很聪明,只是聪明没用到了正道上,不过,高鹗续写的故事里,贾宝玉最后还参加了科举,还考了全国第七名。这天分的确不错。

  可为什么小时候聪明绝顶的贾宝玉长大了之后,反而越发像个纨绔了呢。若不是后面的一系列变故,再加上高鹗开的外挂,让贾宝玉‘奋发图强’,才考上了举人。当然了,贾宝玉到底最后有没有中举,贾家有没有复兴,这是千古未解之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就不说了。

  虽然自古很多少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例子,伤仲永也不计其数,可是像贾宝玉这样的条件背景,最后却落了个那样的结局,实在让人唏嘘。邢岫烟方才福至心灵想到一个可能,贾母会不会是故意的?

  自古以来,玉的象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生来带玉,若是个皇子,那么还好一点,若能顺利长大成人,未必不能登上那个位子。偏偏这个生来带玉的却投生在臣子之家,这如何不让皇室忌惮?偏偏贾家当年还闹的满城风雨,众人皆知。在这样的情况下,贾家估计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上位者的眼中钉了,恐怕暗中监视贾家的人不在少数。

  或许,贾母就是为了让皇室放心,所以才故意将贾宝玉养成这幅德性的,好让皇室放心,一个纨绔而已,就算生来带玉,也绝对不会动摇当今的天下。

  邢岫烟想到这个可能,只觉得遍体生寒,尼玛,这贾府原来也是个四处透风的墙,危机四伏啊!贾母费尽心机,将贾家的一众人养成了纨绔,又故意分化大房二房,其实是为了保住这一府人的性命,谁知道,到最后还是成了空。

  “邢妹妹,怎么了?脸色不大好啊?”薛宝钗问道。

  邢岫烟忙回过神来,“没什么,只是方才想到了一些事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