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珠溅玉(三十六)51(1 / 2)

识木二人坐了没一会儿就等来了丰州城的这个掌柜,此人姓薛,一脸大胡子,穿着北地特有的毛皮大褂,急匆匆走进来,“二当家,您怎么会来这儿?”

识木连忙起身,向薛掌柜点点头,“薛掌柜是吗?我想来找您问点事,毕竟标行天南海北的走,知道的消息也不少吧?”

“那是自然。”那薛掌柜连连点头,“不知您想打听什么?”

识木也不想耽误,开门见山便问起最近淮南国那边有什么动静,“平王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

“淮南国......”薛掌柜思索一会儿,摇摇头,“淮南国并没有什么动静,当初平王为了做出表率率先执行起了推恩令,不过因为平王膝下只有一子而且小世子年仅七岁,所以实际上淮南国可以说并没有受到推恩令太大影响,这一两年来也都没什么大动静,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

薛掌柜的话让识木沉默了一会儿,本来她还在怀疑北方战事这种情况是受淮南王指使,好让他有机会在大齐再挑动什么事端,可难不成真是他们太疑神疑鬼,冤枉了乔安去?

“二当家是在怀疑平王也会造反?”薛掌柜走南闯北,惯是会察言观色的,见识木听见自己的回答后立马明白了识木的意图。只是他搜肠刮肚,确实没有想到有什么消息证明平王在搞什么小动作。

不过,薛掌柜忽然想起来,“二当家,最近淮南国倒是多了不少外国人,我们在淮南国那边不少的标行兄弟都说接到了他们帮忙送东西的要求。”

“外国人?”识木皱着眉头,顿时如遭雷击,难道他们想错了,乔安并不是想在国内造反,而是要里通外敌,借刀杀人?说起来,以淮南国为首的周遭藩属国确实是整个大齐与外国接触最多的地方,而且他们不像西北这边有李洛时刻时刻盯着,出于对乔安的信任,先皇给了淮南国极大的权力。

所以若乔安真的在背后偷偷做了点什么,乔晟铭或许真的很难察觉。

无论真相如何,势必都要提高警惕,淮南国那边不得不防。

识木略一沉思,请薛掌柜拿来纸笔写了封信,“不知您可知现在大当家在何处?劳烦将这封信送过去。”

薛掌柜将信收好后点点头,“我等会儿让人去问问,肯定帮您送到大当家手上。”

而情况比之识木想得还要复杂。

最先收到消息的是乔楚恒和乔奕辰,驻淮南国明州的两江总督周奈辰向朝廷递了军情急报,原本强占暹罗的、天竺等地的西洋各国集结了一大批水军。

到了明州苏州地界联军开始分两路,其中一批强闯进长江口,架着火炮沿途一路轰炸,不过因为淮南国武器也不比他们差多少,所以将其在杭州拦下,两方有胜有败,一时焦灼。

金銮殿上吵成一团,文官们清一色都是在大骂这帮蛮夷之国,而武将们则是更加头疼各地接连而起的硝烟。

乔楚恒看着手里的军报,神情是从未有过的严峻,军报里说还有一队人马正在北上,直奔金河渡口,若是让他们轰开金河渡口登陆,以北烨的兵力全然没有抵抗之力,不知能不能撑上两天。而当地的北大营将士又被牵扯在和匈奴、高句丽的战事当中,难以抽身。

乔奕辰也是皱紧眉头,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他便悄悄让仲远传了命令给乔晟铭留在京城的蜂,其中一人听了吩咐后会立马赶往丰州,按照蜂的速度,最迟明日午时就能抵达。这正是乔晟铭留了几名蜂在京城的目的,好让日后消息绝不会因为路远或是缺人手而贻误。

工部尚书宋引见乔奕辰在大殿之上不参与出谋划策,竟还支使着自己的副官随意出入大殿,勃然大怒,呵斥他掌着兵权却全然不作为。

“不知宋大人觉得我要如何作为?”乔奕辰掀起眼皮,实在不愿意正眼瞧他,“和你在这殿上打一架?还是和诸位大人们对骂一场?你们有多少人真的在想解决办法的?”

“你!”宋引一时无言以对,他也清楚现在大殿之上众人都跟无头苍蝇似的,吹胡子瞪眼看了乔奕辰一眼,不再说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