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清虚观云起(1 / 2)

古代真正的游方术士分为四类,第一种叫做方士,专擅炼制丹药,尊崇黄帝内经。

第二种叫做术士,尊崇术法,遵行天道,喜欢研究各种星象学,对于兵法、星象和预测有着独特的理解,例如奇门遁甲就是术士所创,还有失传的观星术。

第三种是风水先生,这一类主要侧重于堪舆一类的术数。

第四种叫做阴阳先生,他们比较讲究阴阳平衡,认为身体出了问题就是因为阴阳失调。钻研药理医理,针灸、推拿、按摩等,还有把经络和看脉象,有人称为道医。

铁棍道人对游方术士的东西无所不精,并且铁棍也不是他真正的道号,他姓陈,道号清虚。

当初清虚道长云游四海,无意间发现了林留青奇怪的气象,到底是什么让见怪不怪的清虚道人都会觉得奇怪?

皆因离远看林留青,其气象辉煌更胜潜龙在渊时的武帝和文帝,可靠近一看,又什么都不是,再离远一看,气象又显,实乃叨叨怪事,再联想到困扰他已久的帝灾之事,他干脆就自来将军府,想要探个究竟,看看是否有所关联。

至于他现在为什么连道三声怪,是因为现在看何起云,无论远近其气象皆辉煌彰诏,其离远的背影给他一种水尽处观云起的磅礴之感。

整座将军府占地阔落,三座三进之外还附别院数处,住上一百几十人不成问题,加之现在将军尚无子嗣,现在连带铁棍道长在内,加上仆人家丁护卫第都不足三十人,偌大的府邸显得有些人丁单薄。

也因此将军府的开支还算充盈,并不像别的将军府那样,庞大的开支使得还要让夫人回娘家要补贴家用。

别看一品镇国将军吃邑三百户,觉着三百户养一人很多,其实不然,内里还有很多的说法。

三百户是充许招引纳吸三百户的意思,所设的每户其人数是有限定的,有限的土地和人口加上古代那生产力,除去老弱妇孺,所剩的劳动力产出实在有限,上供的数也要再减,毕竟食邑也是要吃喝的。

三百户也就几个大点的村子。

再一步说这三百食邑供养的并且不是单纯的一个镇国将军,而是一整个将军府,所以真不多,再说这些皇家后裔也没别的进项,最多也就年中几次大节或是每逢朝中有大事能得些赏赐。

话虽如此,但将军府优渥的生活还是能保障的,滋滋润润的生活是不成问题的,前提是不要生太多。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有个设定规定了,皇族自镇国将军之下,所产之子在未成年之前皆是由父承担,等到成年才吃皇粮,这点粗看没什么,不就是添双筷子的事嘛,与单独设府还有食邑封地相比,完全可以接受。

但实施开来才发现这个规定相当有水准的,想出这个的大聪明了不起,这个规定与改岁禄为食邑时同时颁布,刚开始时众皇族还觉得没什么,到后面已成定局才发现事情并不简单,一个孩子没什么,吃喝仆人上学堂都不觉什么,但十个八个这问题就放大了,多少将军府因此而足襟见肘干巴巴的过日子,可贼船不好下呀,直呼上当的皇裔多次申诉无效,所以都对这个大聪明是有怨气的。

别以为将儿子养大就能多拥一份食邑封地,皇裔们刚开始也同样想法的,其实不然,数不是这样算的,因为儿子长大后又开府了。

这是完全是变法子给皇族实施计划生育,有效的减轻了“天下养林”的后忧,对社稷有利,目光不可谓不远。

以至现在镇国将军都要看着生,再低一级的辅国将军,食邑封地递减更是不能恣意而为,但凡多生个两个都自顾不暇,再往下的就更别说了。

现如今大成朝宗室封爵为:皇子封亲王,下天子一等;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王世孙,冠服均视一品;亲王其余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王长子;嫡长孙则授王长孙;冠服均视二品;郡王其余诸子则授镇国将军,从一品;其余诸孙授辅国将军,从二品;郡王曾孙均授奉国将军,从三品;郡王四世孙均授镇国中尉;从四品。郡王五世孙均授辅国中尉,从五品;六世以下皆授奉国中尉,不再降爵.从六品。

与刚开始定制封袭有所不同的是,王长孙以上等阶不变,皆按相应的等级领岁禄,以及赐田。而镇国将军之下改岁禄为封邑,镇国将军为三百户,辅国将军二百五十户,依次递减,得到奉国中尉封邑已是五十户,由府变成了宅,为保生活质量,多都独生一子了。

尊而不贵,这是当今皇族的处境,有点尴尬。

从一品镇国将军,不管是从一品还是镇国的名号都是虚的,将军将更是了,所谓的一品与真正货真价实的一品大员,完全没有可比性,他的一品名头相当于现在的军衔,并无实职也无实权。

抛开这唬人的名头和皇裔的身份,实在的东西还比不上大户,土豪乡绅那个不是族地连绵阡陌,佃户千计的?不夸张的说大户瞒报的税比他所免的赋税还要多。

经过十年换九帝,更替频繁,如今产生了很多的亲王郡王,他们的岁禄一时难以得齐数,若不是林留青的爷爷,也就是云中亲王尚在人世,他授封估计都要延迟,就像别的宗室兄弟还有那些皇后、太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等的父兄或驸马等凭借恩泽受封者,往往都要延迟日久才能安排落到实处。

被破坏了心情的何起云,逛了一圈甚觉无趣,就又回到了后堂,提起了那只随他而来的工具箱。

别小看这只不起眼的手提箱,这可是他亲自设计的,就凭这个箱他当时还拿过实用发明专利。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个高级技师,那自当配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趁手工具。

打过螺丝的都知道,技工分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再之后才是出师,那就是技师了,技师之后就是高级技师,行家了。

而作为高级技师的何起云,他的工具尽都收纳到了这个设计巧妙充分利用空间结构的箱子里,这些工具无一不是精工制作,经过了他实际应用后而甄选出来的。

一名资深的钳工,一套趁手的挫刀是怎么都不能少的,挫、鉴、锯外梅花开口板手之类的紧手工具也是必备的,各种规格的丝功钻咀,牙规圆方皆有,牙规、组合三棱刮刀外诸如游标卡尺、深度尺,千分尺,百分表等量具外,还有两小方标准平板和正铁,水平仪光学仪等常见的就不一一列举了,装配调试维修于一体的钳工佬,器具多得能写本书。

行内顶端的精品工具,用料自不必说,皆用工具钢、合金锻造,这套齐全的工具可都是他用重金收集的私货,连他的师傅,八级钳工看着都眼馋。

“这么好的工具怕是没用武之地了”何起云摆弄着一只迷你的便携台虎钳,台虎钳拳头大,但能禁得住二磅锤的重击,小小玩意儿,在他以往的工作中可是一直都发挥重要作用。

何起云用油涂抹在每一个工具后,接着摆放整齐,再合好箱子,然后准备将这曾经用以谋生的工具摆之于高阁。

“夫君,你在做什么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