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十朝元老(1 / 2)

一代传奇帝王林升旭,发迹于草根,靠着一把柴刀大杀四方,驱逐外族东征西讨平定四夷,恢复正统衣冠,谛造不朽传奇铸就不世基业,挽灭种之危、救万民于水火,戎马一生在历史的废墟中建立了耀武扬威的大成皇朝。

继大成朝开国皇帝成就雄图伟业之后,大成朝第二位帝王林百归开明举善,登大宝之位后,广纳世间英才使之如百鸟归林尽入其彀,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国力日盛民生富足各族归心,因其文治武功,后史书将这两帝时期并称武文盛世。

然则在成武、成文两帝之后

大成朝五十一年,林晨在位仅三年,正值身强体壮之时突然驾崩,有志不得伸,晨光普照不及率宾,这位让文帝精心教导的年轻帝王,终年三十岁,谥号成惠帝,传位于子。

大成朝五十三年,林鸣在位仅两年,尚未惊人便撒手人寰,卒年十二,谥号成孝宗,无子嗣,传位于叔。

大成朝五十三年,林煜驾崩,谥号成隐宗,传位于子。

大成朝五十四年,林参驾崩,谥号成慧宗,传位堂兄。

大成朝五十六年,林茁驾崩,谥号成怀宗,子继其位。

后又传成焯宗,成闵宗等,短短十年传九帝,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并分裂恶化,大成朝国势急转直下,由盛入衰摇摇欲坠。

大成朝至今六十年史,十年间天下缟素,铁打的朝臣,流水的皇帝,放眼朝堂尽皆十朝九朝元老,京城皇亲国戚满地走,国舅多如狗,太后、太太后,太妃、太太妃的数倍翻增,以至后宫都安置不下了,皇权对边军以及各地守军的控制快速削弱,外族虎视眈眈叩关扰边等等的如此种种,使得暗弊明弊丛生且日益加剧到了,积滞积重难以调和,若朝内文无太博张宗陵调度,武无上柱国李玄素力压,大成朝或已崩盘离析。

十年帝灾,无故暴毙而死的皇帝能顶大半个正常朝代的帝王数了。

但这些都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臣民都想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当今圣上就成了先帝,皇后就成了太后,官心不安民心不稳。

而远离京师远离朝廷这个旋涡中心的林留青,同样受到波及,只能在洪流的边缘随波逐流,但对他个人来说倒是好事。

林留青乃皇族后裔,得封镇国将军,父为高平郡王,祖父为云中亲王,云中王与文帝为兄弟,其父自然就是武帝了。

按说林留青这身份极为显赫,但这十年来,越发贬值。

武帝生二十一子,文帝三十六子,成惠帝九子,成隐宗七子,成怀宗又一十八子,……,如此这般,子又生子,一波又一波的,十年频繁密集的传了好几拔,像他这样旁枝的只能极速边缘。

试想,亲王一大把,郡王还得翻,这样一个远离权力的中心,脱离皇族本宗正统,区区一个虚有其名无实职实权的镇国将国,在当下的大成朝算得了个什么。

一品镇国将军林留青,不过是高平郡王的第八个儿子,按例岁䘵千石。

封地、食邑那些,本来是没有的,只需要做个闲散王孙,负责富贵一生。

但在位者更替太快,受封过度混乱,不知道那个大聪明想出来的法子,一改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之成例,让这些散落各地的宗室后裔各领封地,彻底放养而不再提供岁禄。

当然这是不包括亲王以及郡王,这些藩王并不裂土封国,藩国里的土地和人口的完全归朝廷掌管,属于虚有其名,只受供养。

郡王之下的宗室成员比如林留青之流,在他成年后,只需要他作为郡王的爹上份折子,走个流程,他便被受封镇国将军,得了一个小小的封地,食邑三百户,或许三百户的食邑比不上岁䘵千石,但自由度比领岁䘵高多了。

本想不止如此,无奈其父生子不少,加上现在封王太多,只得再进一步稀释。

有封地有食邑,只要大成朝不亡,他这一辈子都可以过得很润了。

而他也过得很知足,林留青没什么大志,属于安享现状的那一类人,注重饮食穿着写得一手好字,自从到了封地之后,没了诸多的条框的约束,少了王府的制约,郡王、王妃的看管,更是悠哉悠哉,日子过得不易乐乎。

清贵的过一辈子,对他来说正是最好。

但往往事与愿违,意外总是毫无征兆的出现在心安理得的时候。

正当他被供奉于府上的铁棍道人将其置入锁阳炉中,以修锁阳诀时,平地一声惊雷,时空一阵恍惚,就与人置换了身体。

游方术士铁棍道人,在林留青开府之时不请自来,然后成了座上宾,锁阳诀则是其所独创之修行之术,据其所说,修炼大成可锁阳寿,小成也能锁阳气,锁阳炉则是修炼的道具,外为金属内贴珍贵的药材和矿物质。

修炼时由外加温激发药力,使得在锁阳炉内的林留青在运转锁阳诀时,吸收得更得更彻底。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游方术士就得到了各方的空前重视,自打这十年来更是受到热捧,这风气还越演越烈,甚至出现大户家中若无游方术士不成体统的现象,皇族林家更是趋之若鹜,但凡有点名气的无不被各家争相重金供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