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百日筑基(2 / 2)

“等我神功大成,还会被困在这小小藏书楼中吗?”

“小觉子,好好打扫藏经阁,三天后官家要来!”

这一天老太监忽然对方觉这般说道。

大宋官家,指的是皇帝。

如今登基坐殿的那位天子,为建中皇帝,后世称之为宋徽宗。

此时风流文士苏轼死了,苏辙被贬江西。

当年的维新变法拥护者,如今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维新变法。

没办法,老旧势力太强大,保命要紧。

当然,苏辙的叛变,也意味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同样也意味着大宋最后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也错失了。

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四大贼寇的接连起义,将帝国打的千疮百孔。

而金国,给了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最沉痛一击。

靖康耻……

不过此时的大宋还沉浸在《清明上河图》的繁华中,而在东京汴梁之外,旱涝灾害,虫灾瘟疫……

三天后,那个俊俏俨雅的建中皇帝赵佶出现了,他很有排场,许多人围绕在他身边,方觉根本没有资格凑上前去。

走完流程后,赵佶还亲自给老太监打招呼,感谢他将【童贯】送给了自己。

大宋出了个武圣,太监武圣!如今官居太尉!

老太监摆了摆手道:

“这是天佑官家,将童贯送到陛下的面前,不过经过老奴一道手罢了!”

赵佶点了点头道:

“大公公,感谢你将童大伴送与朕,朕有一长子,名为赵桓。您是看着朕长起来的,但朕的长子……”

老太监道:

“官家勿忧,桓公子可常来藏书阁,以桓公子的福分,必能找到自己想要的!”

赵佶心中一喜:

“如此,有劳大公公了……”

……

赵佶走了,众多随从也走了,藏书阁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几天后,藏书阁来了一个少年。

少年十二三岁年纪,和方觉差不多大,衣服是上好的绫罗绸缎,黑服金边,奢华却低调。

他隔几天来一次,和老太监请安之后,便到藏书阁读书。

不过他大多时间是在第一层读些经史子集。

身为皇家,若果真有练武天赋,自然有太子师专门传授,又何须来藏经阁自己看书?

这天赵桓上了二楼,他拱手问方觉:

“父亲大人曾说自己少儿时候常来此读书,我问大公公父亲大人都读什么书,大公公怎么也不肯说。不知道小公公知不知道?”

方觉想了想,拿出几本老旧图书递给了赵桓。

赵桓看了顿时羞红了脸。

那是几部春宫图册,还是翰林院出品,自然是极品。

能和张择端做同僚,自然有几把刷子。

赵桓草草翻了几页,就还给方觉。

并且还告诉方觉,自己以后有空再来看!

方觉奉命打扫老太监的办公所,找到了这几本书。

看不出这老太监一把年纪,残缺之身却有这种爱好!

老太监说抽屉里的东西是翰林院出品,都是精品,务必好好保存。

当时方觉不明所以,这老太监一把年纪还有冲动?

直到赵桓问起,方觉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书是他爸爸赵佶的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