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刀满风波亭35(1 / 2)

又一年的春节,北凉上林山王府,老管家许世随着林烽再入陵园,林烽一人在墓前喋喋不休:“当年你重伤归来,什么都不说,什么也不让我问,要不是那杆军旗,要不是小辰,我早就杀入京都,让那群乌龟王八全都永远闭上嘴。当年你不愿告诉我,那就让小辰去问那位俯瞰江湖一甲子的李圣吧。唉,又是一年春夏,媳妇儿啊,咱儿子有出息,放心吧。”

且说春秋遗民,当年以西蜀最见刚烈,又以大周最见风骨。

大周文脉独领天下两百载,大周文人风骨谓之天下之脊梁,独占中原读书人八斗。只是怎奈何最终国祚破碎,天不佑周。

林穆辰自武夷山,前往江南道西方,当年春秋,百家争鸣,尤以此地最为繁盛。一路行来,书馆、驿馆、诗馆,天下之中以此地最为丰富。

林穆辰破天荒走入一座学堂,年过六旬的老夫子见状,微微皱眉,一脸不悦:“儒学之地,你这满身戾气,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有何贵干啊?”

林穆辰道了声抱歉,有个小男孩儿壮着胆子指着林穆辰手中刀道:“夫子说过,入学堂当有‘礼’之心。”

林穆辰哭笑不得,只好将鸿鸣刀搁置一旁,问道:“宋老夫子,晚生可入内否?”

堂前的夫子摆摆手,却突然停顿:“你说什么?”

林穆辰重复道:“宋老夫子。”

老夫子遣散学徒再次问道:“你说什么?”

林穆辰答道:“当年大周宋家八斗,如今屈居草堂,当真可惜。”

宋炳南叹道:“你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

林穆辰笑道:“北方。”

两人相对而坐,老人依旧泰然自若,道:“大周复国,可还是大周吗?”

林穆辰道:“大周有种子存于世间,林家李家都会默许大周复国,谢昌贤以此来彻底使春秋遗民暴露于天下,而我北凉只不过希望将来草原铁蹄南下,西周能够拖住中原,别让他们捣乱。至于能不能把握住机会,夹缝中觅得一丝生机,使国富民兴,得看你们自己。”

宋老夫子轻叹道:“战乱、战乱,二百年了,还不够吗?”

林穆辰双手交叉,双眼有些迷离:“是啊,还不够吗?二百年的春秋,可是不如此,中原之乱早晚会因北方草原南侵而再现。一路行来,我的确看到了,就像刚才的那些孩子,他们应该都是周人,他们在这生活的很好,战火再起,最先受难的还不是这些孩子?所以我只是前来告诉夫子一声,若大周复国,北凉不会干涉,若不,北凉也不会干涉,全凭大周遗民自身选择。”

林穆辰离开后,老夫子呢喃道:“北凉可如此,诸葛龙泉又当如何?”

江南道的繁华大街之上,林穆辰哭笑不得,那站出来阻止他带刀入堂的孩子一直远远的跟着他,林穆辰冲他摆摆手,孩子愣了一下,想跑开,但最终壮着胆子靠近眼前的男子。

林穆辰笑道:“怎么了?一直跟着我,有事?”

孩子怯生生道:“你为啥一定要来学堂,还带着刀?我们老师是好人。”

林穆辰答道:“放心,我要是想害你们夫子,他还能请我喝茶?”

小男孩狐疑道:“真的?”

林穆辰点点头:“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答道:“彭浩。”说完便匆匆跑开了。

林穆辰摇头苦笑,可当他转头之际,前方已经站了一个人。他嗤笑道:“暗部的一品金刚如此不稀罕了?没完了。”

那人沉声道:“我家王爷有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