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666(1 / 2)

  “郑先生...这江州锦好归好,但我等还是想问问,那蜀锦怎么说。”一旁的商人笑的有点儿讨好。他们虽然是大海商,但中原的好东西见的真不多!这年头外销货都是普通货色,就如同后世说明清‘外销瓷’质量不行一样,出口货成为质量的象征,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了。

  也就是这次海州展销会,他们才发现到底是大国呢!真是有好多好东西。只以丝绸来说,绢、纱、绫、罗、缎、锦等等花样,相似而又微妙处不同就够他们看的!事实上,光是他们最常见的‘绢’,也因为产地与工艺的不同,有的有天然之别。

  有些东西是真的好东西,他们见了都喜欢,自然也能想到贩回去能有多大的利!都不需要他们去卖,只要此时拿下了,做个二道贩子,也能轻松赚大钱啊!

  而在所有的丝绸里他们印象最深的还是‘蜀锦’,一方面是蜀锦确实好,另一方面也和宣传有关。哪怕是在中原大地上,蜀锦也是一个牌子了,对于蜀锦的称赞很多,还有人为此专门写诗作文...展销会特意营造了高端的氛围,参加展销会的商人不一定知道蜀锦到底有多好,但他们能了解到,即使是在中原,蜀锦也是极其高端的商品。

  ‘名气’本身也是一件商品的价值!

  “蜀锦谁不想要!只是你们可想好了,要蜀锦便得‘配货’。”郑玉强调了一句。

  所谓配货,也是在展销会后就告知了的。一些特别好、特别紧俏的商品,海州这边是不直接卖的。真要卖,要么是搭配着其他没那么好卖的货物卖,要么就是买货的商人得贩卖来特定的商品,满足许盈的某些需求。

  许盈做海贸生意,知道一些值钱珍宝之物非常受欢迎,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值钱是因为‘物以稀为贵’,所以不可能将这门生意做大!真的要支撑海贸,还得靠丝绸、糖这些(此时这些东西也不算便宜,可话说回来了,真要是此时的普通百姓,他们也没有消费力啊)。

  为了发挥那些‘宝货’的最大价值,许盈就想出了配货的手段。这样的话,并不用额外花费什么,就能让很多事变得轻松起来。

  听到郑玉的说法,几个南越商人笑了:“‘配货’自然没什么问题,说起来要一起买的货物也没什么不好的,便是没有‘配货’,我等也是愿意买的...对了,我等还想请教郑先生,若想购入一面‘水晶镜’,可能成行?”

  许盈要卖的自然都是有需求的东西,只不过有的人不一定有贩卖这些的习惯而已。在用宝货做饵料之后,这些人自然也就不再排斥了。

  听到这些人还想买‘水晶镜’,郑玉心里就呵呵了一声...脸这么黑,想的倒挺美的!含含糊糊几声之后,给应付了过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