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664(2 / 2)

  过去拳头产品是丝绸,后世闻名的‘瓷器’工艺还不算成熟,更谈不上俘虏外国人。不过此时十数年间,蔗糖作为后起之秀,发展很快,隐约有后来居上的架势——这不奇怪,在全世界都缺甜味的时代,蔗糖作为一种舶来品,甚至不需要培养市场!

  为了方便控制,也是因为南方的精华地带就在三吴,许盈打算在长江入海口搞一个出海口,做海贸生意。等到今后,控制力更强了,南方开发程度更高了,也可以试试开一个泉州港,一个广州港,但那都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港口既然准备好了,剩下的也就是投入使用了。而要投入使用,一则要南下宣扬港口事,让在南边交易的外国商人,甚至南方商人都愿意来海州港。二则要准备好足够的商品,不然人家来了贩运什么?

  而这二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只要有足够多的好商品,那些商人必然会逐肉而来。相反,就是许盈派的人吹的天花乱坠也是无用。

  许盈在吴郡北面,以及隔着入海口相望的北面圈定了手工业区,将一些制糖作坊、纺织作坊、造纸作坊等等,划定在此处,然后给足优惠条件,准备招商引资。另外,港口附近的仓储区也准备‘接客’了,许盈让人联络了此时有头有脸的大商人、大豪强、势族中负责管家的子弟,宣扬海州港作用。

  当然,也不用宣扬太多,许盈要说的是他打算‘包销’这些人名下的作坊生产的农副产品、手工产品。

  这年头的商品不愁卖是相对的,比起后世那肯定没那么容易‘滞销’,基本上只要道路不断绝,总是能卖出去的。但也不能说真的不愁卖,真要是那样,大家都蜂拥搞这些了。只能说,赚的不算多的价格,东西还挺好卖,也能挣钱(前提是没有因为天灾人祸之类的风险出事)。但想要叫高价,赚的盆满钵满,这就乏人问津了。

  许盈定下的‘包销’,基本上是随行就市,又比市面上的正常价格高出一些。并且不需要各家费心,他提供上门收货的服务,他要把这些货物统一起来调配,发卖到海外去!为此,他已经联合了一些专做贩运的商人。

  说是‘联合’,其实就是收编。如此不至于许盈进入市场之后就让这些人没饭吃,造成动荡,许盈自己也免去了很多麻烦。毕竟人家经营了这么多年,已经有大概的架子了,人才也有,只是缺个人将所有人的资源统合而已。许盈要真是自己从头再来,费时费力只是一方面,只怕费时费力后还做不好!

  做事情总归是要靠人的,许盈也无法控制一件自己根本无法做到全程监控的事情。

  赚钱的事情大家都喜欢,许盈的‘包销’省了大家不知道多少麻烦,说服这些人自然不成问题。事实上,这些人已经准备打听打听‘招商引资’是怎么回事了,若是这个闻所未闻的‘海州港’真能像许盈说的那样有前景,他们肯定是不愿意落于人后的。<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种田文 三春景&nbsp;&nbs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