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2 / 2)

  太平书院在别人不讲究的地方都讲究了,这方面自然不会忘记。制定了一套简洁而不简单的仪式,既符合古礼的本质,又不至于繁琐,因礼节仪式妨碍到书院的根本。

  大家都有些睡不着,虽然在斋长的催促下都熄灯就寝了。但这暗夜中的静谧也只维持了半刻钟不到,等到斋长离开回自己房间,也不知是谁开了第一声,大家又细碎地聊了起来。反正说话的是嘴巴,不是眼睛,根本不需要点灯。

  这种夜聊有的时候可以聊到很深,刚刚认识的年轻人们感觉这很有意思...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只是能够和人交流,已经能让这些年轻人喜欢了。

  这种环境中,齐子舆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仿佛上一刻还在聊第二天的入学仪式,下一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等到再清醒,已经是第二日更夫敲板,斋长督促学子起床时了。

  第280章

  “寅末卯初,天色晴明!”

  太平书院宿舍区原本是安安静静的,只有巡视各处的更夫来来去去,防备盗贼、灯火之事。直到寅末卯初(大约是早上五点钟),这才重新敲板,唱‘寅末卯初,天色晴明’,这里的‘天色晴明’是对今日天气的预告,如果是阴天、雨天之类,也会有别的说法。

  这一声仿佛是一个信号,从这个时候开始,宿舍区便陆陆续续有了各中响动。

  距离太平书院建立的那年冬天,时间已经过去两年多了。这两年多来太平书院发展颇快,虽然最早一批学生还没有毕业,但他们在太平书院确实受到了远超此时平均水平的教育——这既是因为太平书院在许盈的能力范围内邀请到了说不上顶尖,却也不错的老师,也是因为太平书院在制度上对此时的官学、私学有着明显的优势。

  太平书院有着激励学子的氛围,整个环境非常积极健康,在这里学的好一定会有正反馈...这些是摸不着的存在,但正是这些摸不着的‘软实力’,大多数时候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太平书院的特殊氛围中,原本是人才的,可以更进一步,变得更加出挑。而原本是庸才的,也可以成为人才!这也是后世教育工作者常说的,少部分庸才和大部分人才在一起培养,只要环境不差,就能将庸才变成人才。而反过来,如果庸才多而人才少,那么即便环境不差,人才也会变成庸才。

  这样的太平书院,很快就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有了一定名气。

  没办法,第一批学生还没有毕业,外界对太平书院学子也就无从观望。这中情况下,硬要说太平书院学子有多大的名头,那就太假了...不过,这个时候读书人的圈子其实很狭窄,而且彼此之间很大可能是相通的。

  一个家庭有读书人,那么家族、姻亲、朋友家一般很大概率也有读书人,纯粹是山窝里飞出金凤凰,周围都是大字不识的白丁的读书人不是没有,但终究少见。<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种田文 三春景&nbsp;&nbs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