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1 / 2)

  而现在许盈来主导这件事,长城县本地的豪强看到了‘搭便车’的机会!

  “你们倒是耳聪目明,此事才传出来就知道了。”虞恕摇了摇头。他话是这么说,话中却没有任何拒绝的意思。许盈为什么授意他将这个消息传递出去?就是为了调动这些豪强的积极性,好到时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啊!

  虽然一座书院总得有自己的稳定财源,完全依靠捐款活着是不稳定的!但在创立之初需要的财力甚多,总需要外界帮助——他自己可以出一部分,但不好全部由他买单。一来,真的这样做了,落到有心人眼里只怕会说许盈是在花钱‘买政绩’。

  二来,也是更重要的,许盈需要柴氏等地方豪强保持参与感!只有他们都花了钱了,成为‘自己人’了,才能让保证书院在长城县真正扎根!

  虞恕理解了这点,所以对于本地豪强提供帮助并未拒绝。不过他也不是什么都要,在‘捐款捐物’这件事上还是存在门槛的,这是为了防止某些人仗着捐了钱就提一些过分要求。也是为了保持书院的‘逼格’,真的任这些豪强予取予求了就能让这些豪强心满意足?

  如果这样想就太天真了!

  舔狗舔到最后只能一无所有!书院如果成了豪强随手就可以搓扁揉圆的玩具,那对他们也就没什么吸引力了。他们会觉得这东西很低端,就和他们平常花钱就可以得到的其他玩意儿差不多。

  如果书院保持高冷,不是什么钱都收,看着就很有规矩,这就不同了!这只会让豪强们觉得投资这样的存在才是真正的投资教育业,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收获——此时的豪强并不傻,但他们所处的尴尬位置让他们在这类事上既无多少认识,也没有多少发言权。

  第275章

  豪强们对书院的热情很足,即使是对此有一定预估的许盈都很意外。

  还在预备阶段的书院陆陆续续收到了各种捐赠,比如说柴氏就送了一座城中大宅给书院做教学场所。而这座大宅旁边的宅子也属于本地一个豪强,这家人听说书院还要建藏书阁,便把自己这座宅子也拿了出来。

  另外,听说许盈打算将自己那座茶园捐出来,将来茶园所得可以成为书院维持经营所需。这些平常一毛不拔的豪强人家也是一反常态的大方,纷纷解囊相助。大家凑了凑,应是在成片田地不多的长城县凑出了一片整地,大约八百亩,全是给书院经营所用,日后就是书院‘院产’了!

  另外,还有直接给人、给钱的,比如柴家宅子要改成书院,虽然不用大改,但需要动的地方总是有的,总需要用人。而花钱的地方就更多的,不说老师来了之后要给薪俸,学生来了要给补贴,就算是前期准备阶段,也得花钱填满藏书阁。

  一些大路货的图书直接就可以购到,因为有印刷术的关系,价格也不贵。但这之外的书籍就只能用老办法手抄了——这些书籍相对而言没那么大众,销售量有限,又或者在印刷作坊那里排不上队,手抄依旧是唯一的选择。

  想要手抄出填满藏书阁的书籍,必然要花不少钱...而且真要说的话,花钱可以说是其中最简单的事。如果没有许盈的面子、许家的面子,到时候从各处抄来这些书籍,那也是难如登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