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421(2 / 2)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有的是民生凋敝,国库空虚,仅有的资源还得用来维持军事力量,给官员发俸禄压力很大!有识之士也知道,不发俸禄的话就得任由官员上下其手,只有品格极其高洁的人才会收入自己该拿的那一份就作罢!而将这种事寄托于官员的品格,本来就是个笑话。

  可想而知,大部分都是借机大捞特捞的。而且朝廷还没法查,就因为朝廷没发俸禄,在这件事上没法理直气壮!而且真的查起来了,怎么查?大家都不干净,牵一发而动全身,说不定就是一场政治风暴!

  明知其害而不能止,其实也是没办法了,所谓‘饮鸩止渴’而已。先顾着眼前维持军事威慑,等到以后情况好了,或许还能有办法。不然眼下都济不过去,那岂不是更糟糕?

  另外一些政权则是以游牧民族政权为主,他们是真的没有这个意识...草原上的民族,他们的头领也是不给下面的人发俸禄的。一般直接赐给身份相当的牧民、牲口、草场,这些就足够生计了,而贵族、将军们更爽,直接分封就是了。

  直到占据了中原地区的土地和百姓,他们才有机会意识到问题所在——但意识到问题不见得能够解决问题,利益群体已经形成,大多数总是想要继续原本不受限制鱼肉百姓的日子的。工资虽然好,但总不如原来看‘效益’拿钱有动力啊!只要开动‘聪明的小脑瓜’多想出一个搜刮的办法,那就意味着大发横财!

  像北魏一样改革成功的才是少数,不然孝文帝改革也不会拿出来大书特书了!

  所以此时的地方官如果操守不好,对地方百姓真的是毁灭性的打击!因为从监管层面来说,是完全没用的!到时候如果没有‘官逼民反’,百姓就只能任人鱼肉。

  许盈自觉自己没做什么,现阶段只是保证了长城县的平稳,但在外人看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老百姓对此最有感觉,首先就觉得肩膀上的担子轻了——市场上的税变得

  合理了许多,乡间则是提前宣布了今年的粮税就按照规定的来(按照规定来就是最好了,只看历朝历代的赋税,如果全都按照国家规定的来,那哪一朝的日子都会很好过!但关键是总有一些不会些的那么清楚的杂税)。

  乡民一开始对此只是半信半疑,直到许盈以官方的名义给青黄不接时节的农民低息或无息贷口粮和青苗,他们才意识到遇到了一个好官!

  历史上这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内容,听起来很美,做起来艰难,因为再好的政策都需要人去执行。下面的小吏贪婪无度,好事办成了坏事!而许盈之所以敢在长城县搞这个,则是因为地少人少,王安石当时管不了千里之外的小吏如何操作,许盈身为县令还是能监督到小吏的。<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种田文 三春景&nbsp;&nbs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