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2 / 2)

  卫琥视线挪过去,轻轻‘啊’了一声,连忙要去拿走这本书:“拿错了!陈先生该是这部《淮南子》。”

  《七国演义》只不过是许盈自己写着玩儿的,因为身边的人喜欢,且自己也觉得有意思,这才慢慢坚持了下来。至于传扬出去,那却是没有的...像《七国演义》这样的‘通俗作品’,许盈并不觉得会在此时得到很好的评价。

  得不到好的评价也就罢了,真正让许盈不欲与人知道的原因是,他本来就年轻名声大,纵使他没有什么空子给人钻,依旧少不了一些暗地里的闲话。如果这个时候名堂正道地出了一本《七国演义》,那就有的论了。

  这样的争执并无太大意义,许盈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干脆按下。最多就是想着《七国演义》这本书积攒的稿子足够多了,假托一个笔名再行出版,反正别人不知道是他,也就没什么话说了,说不定一千多年后也是古典名著呢!

  《七国演义》为许盈身边人所喜,这次蔡弘毅回荆州准备出仕,临走前交代了许多事,忙忙碌碌中也不忘叮嘱两个师弟,让他们记着老师有了‘更新’,要抄写了与他寄去——《七国演义》不是正史,而是小说,这种东西就是闲谈戏说,这是他们都知道的,但这好看啊!

  这个时候流行《神仙传》之类的短篇故事集,记载的是一些奇人异事,再不然还有《列子》这样的寓言。这些故事也很有意思,但和通俗长篇故事是不可比的!

  许盈有的是上辈子的眼界,这辈子又受了完整的古代文化教育,以《三国演义》的叙事结构为蓝本,写一个《七国演义》,在此时是不折不扣的降维打击!身边人的没人觉得《七国演义》是正经书,但谁都追更追的死忠!

  乐叔乔还一向愤青,对文学兴趣不大,杂书更是一点儿兴趣也没有呢,遇到《七国演义》还不是沦陷的飞快,只能再次印证‘真香定律’。

  陈琉见卫琥很是紧张的样子,也是奇了,他们这些和许盈走的近的,谁不知道韦

  瑾这表弟最是不怕事?他越是如此,陈琉就越好奇,当即笑着翻开这册书:“什么书弄错了?既然已经拿来与我了,只当是错有错着罢!”

  接着陈琉就低头去看书中内容,书中开篇就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版《三国演义》主题曲就是这首词谱曲而成)——虽然《七国演义》和《三国演义》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故事了,但这首词确实大气磅礴、史诗感十足,用在《七国演义》中也丝毫不爽。

  至于‘词’这种形式,那倒是问题不大。事实上华夏历史上的各种文学体裁都可以往上追溯,说明清小说出名,那明清以前难道就没有小说了?说唐代诗歌出名,难道唐代以前就没有诗歌了?

  话自然不是这样说的!

  至于说‘词’,也是在宋代之前就有,而且很兴盛的!譬如南唐后主李煜,出了名的词人,但他根本不能说是宋代人,准确的说他是五代十国时人!而在他之前,词风已经很盛,涌现出一大批著名词人了。<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种田文 三春景&nbsp;&nbs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