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355(1 / 2)

  而如今不同,‘洛阳纸贵’是真的可以成为一个字面意义上的事实的!

  印刷坊有自己的造纸坊,为的是供应印刷所用的专用纸!此时印书完全是独门生意,所以印刷坊非常注意保证白纸的生产。一般来说,仓库里都是有专用纸的存货的,只是这个存货不可能太多...虽然世上有‘纸寿千年’的说法,但那得是品质出众,且小心保养的纸才行!

  印书坊的专用纸质量不会差,毕竟是此时书籍也是‘奢侈品’来的,但保存是个大问题。专门注意几大仓库的防火防水,这是非常麻烦的,印刷坊不会无缘无故多囤积货物,只会让存纸保持在一个大家认为合理的量上。

  而一旦某本书成为了‘爆款’,就有可能导致纸张供应出现一点点问题。倒不是说会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加印的时候肯定要多耽误几天就是了。现在《文心雕龙》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因为卖的太快超出了预计,后续加印是既需要提前,又需要加量。

  这种情况下,中间就出现了买不到《文心雕龙》的空档期。即使印书坊被交代了优先供给建邺。建邺以外的地区,除非是提前下了订单的,不然一律先不发货,这个空档期依旧存在,而且还不短。

  很多人买不到书,于是,抄书就出现了。抄书的平均质量比不上印刷本,但有些人能出价,自然可以做到手抄本更加出色——事实上,一些人干脆就自己手抄!其中不少本身就是贵族,书法极佳!再加上用心,抄写出来可以说是十分精美了。

  抄书人一多,纸价自然也就上涨了...此时纸品市场规模小且常年都是一个稳定状态,很少有波动。像这种突然爆发的消费出现,是极有可能造成震荡的。

  这件事本身没什么,只是到底引来了朋友们说笑。韦瑾来到许盈家说到这件事,还笑:“向年许功曹品评天下英豪,如今若冲品评天下文章,这也算是有本而来,不坠祖宗家风啊!”

  这里说的许功曹品评天下英豪,指的自然是东汉末年由许氏兄弟发起的汝南月旦评。从东汉末年开始,世人品评人物的风气十分重,不敢说汝南月旦评是滥觞,至少这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节点!从汝南月旦评开始,许多名士才开始经常性、规律性品评人物,还打造成品牌。

  许功曹就是许氏兄弟中的许劭,因为他当过‘功曹’,所以才有这个称呼。

  “这算什么家风...”听韦瑾说这个,许盈有些无奈地笑了。在许盈看来,当初他写《字源》还有些传承家学的意思,如今《文心雕龙》还这样说,就纯属是生拉硬拽了!写文学评论的,和写人物板块的,这能有什么关系?

  虽然许盈不承认这个话,但总有人将这个放在了心上,比如如今的‘中正官’。

  因为如今南渡小朝廷对对南方的掌控不太足,很多官职根本无法真的去任命。一定程度上,如今也不过就是各方势力的代表在建邺开会、搞平衡,最终得到一定共识后再各自回到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当‘土皇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