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1 / 2)

  而且和蔡弘毅一样,读到‘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一句,大家都是拍案而起!像是陈琉,读《折巾集》时,一众堂兄弟也在旁,他却是一下脱口而出:“只以此卷,足以力压《折巾集》全卷!”

  众堂兄弟原本在叙话,忽听这个兄弟没头没尾一句,都有些摸不着头脑。知道陈琉笑着解释了情况,让堂兄弟们看这首《华灯宴后游水芝湖》,他们才知道刚刚陈琉的举止由何而来。

  “若是‘青梅竹马君’得来此等诗文,倒是不足为奇了。”陈琉的一个堂兄赏玩此诗再三,最终叹息道:“若是当初小妹刚出生就与许氏定下婚约......”

  他这里的小妹,指的是颍川陈氏显支之中,最小的嫡出女郎,与许盈同岁。只能说是这位堂兄实在喜欢的不行,只恨没得这样一个妹婿!

  相比起堂兄,陈琉才是真正捶胸顿足:“是啊是啊!若是有若冲做妹婿,我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这也只能马后炮一番,甚至马后炮都不能。毕竟这一辈陈氏已经有女孩儿嫁到了许氏显支,他们这样的人家,一对姐妹嫁给一对兄弟,这样的事不能说没有,但真的非常少见了。有这样的事,往往是其中有什么特殊的缘故。

  

  第191章

  石头城下,长江水依旧滔滔不绝。和往常一样,货船甚多,其中有许多要贩入建邺的货物,有最基本的米粮绢帛,也有南北都堪称宝物的宝货。而除了货之外,还有北方流离而来的人!

  遇上大批进人,能数日输人数万!当然,这样规模的输入人口,那都是有组织的,并不会在建邺外停留,很快会按照事先计划的分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这样输入人口的事儿早就被叫停了!毕竟行都在此,谁也不想提心吊胆。

  一般情况下,每日平均大概有两三百人过来。看着人数并不算少,但要知道这只是建邺一处而已,北人南来的落脚点可不止建邺。这样情况算总数,一年下来也有不少人呢!特别是如今南方丁口也不多的样子,就越显得多了。

  两三百人虽然不少,但如果遇上一个北方大族举家南迁,那连家人带奴仆的,轻轻松松就能上百——这还是因为在北方已经遣散了许多不那么重要的仆人,且不是全族南迁,只是‘举家’南迁而已!

  这个时候的家族是真的很夸张的,一个家族在一个地区繁衍,数代之后可以全县两三成人口,甚至一半人口都一个姓氏!这个时候又还不太流行为了富贵连祖宗姓氏都不要,去改姓(并不是大家觉悟高,而是这时的姓氏‘贵重’,这方面管理严格),可以想见大家族人口有多少了!

  而这也可以一窥某种‘残酷’,不同于后世的一夫一妻制,保证了相对弱势的男子也可以娶到妻子,传递血脉。在古代,除开极少数贵族女子,大多数女子几乎等同于财产,完全是某些男子的‘独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