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1 / 2)

  所以许盈现在仿制并不难...而将这样亮度的灯用在此时,对于这时的人来说,大概也只能想到‘仙宫’‘神迹’之类了。

  

  第189章

  下三层表演时用的还是灯笼,上三层表演时就点亮了汽灯,刹那间的灯火辉煌确实没有辜负今晚所谓的‘华灯’二字...一时之间,参与这次华灯宴的众人都说不出话来了,只能呆看竹台上的表演不说话。

  说起来这汽灯也得来不易,几乎每一个部分都很麻烦。首先是灯罩,那肯定得用透明又防风的材料,身为现代人一下就会想到各种各样的玻璃。而在这时,虽然已经有了各种玻璃制品,但透明的玻璃十分难得。

  外国的玻璃似乎一直有在追求透明澄澈,但中国的玻璃大多都比较‘浑浊’。这种浑浊既有原料的问题(玻璃并不是一种,而且也不是一把沙子就能烧制,事实上华夏能够用于生产高透明度的石英矿也不算多呢),也有主观意愿的原因。

  中国佷长一段时间烧制玻璃都是为了仿玉、仿宝石什么的,这些东西都是有颜色的!透明度高既麻烦,又不讨好,何必呢!所以长期没有点亮这一科技树。

  许盈大概知道一点儿烧玻璃的技术,但说实在的,也就是一个原理而已!但如果只是最基本的原理,此时的工匠们也不是不知道啊!此时的工匠或许不知道其中的化学反应式,但操作都是按那一套来的!他们只是有自己的理解的理解而已。

  再加上,这个时候临时要烧玻璃也来不及了...所以许盈选择了水晶。

  天然的透明水晶并不罕见,罕见的是完全透明,且内部没什么瑕疵的(譬如某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许盈只是做个灯罩而已,要求可以放低一点儿,一些瑕疵都是可以忍受的,主要是透明度达标就好。

  而且他还不用像做玻璃杯一样,需要整个大块的好水晶,他完全可以用鱼鳔胶粘拼,又或者用掐丝的手法,将一小块一小块磨的薄薄的玻璃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灯罩。这大大降低了许盈的困难,让他能够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找到合适的水晶,让工匠按他的要求做出灯罩来。

  灯罩解决了,煤油也是一个大问题。煤油,顾名思义就是从煤里来的油,而华夏从很久以前就有使用煤炭的记录了,只是因为煤相比起木炭、柴薪来,在日常使用的方面有不少缺点,这才一直只是‘备选’。

  其实现代社会用的煤油,一般都是从石油中得到,从石油中分馏得到成本比较低。不过如今在古代,石油比煤难得,许盈也就不讨这个巧了——煤的应用历史比石油早多了,古人对此也有更深的认识,许盈之说要石炭,很快就会有人送来,石油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以古代的技术来说,不少煤也是可以开采的了...但换成石油,能够利用的只有类似于沥青湖那样完全喷发到地表的石油资源了,但这样的是极少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