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2 / 2)

  另一盒则是节令食物‘洞庭饴’。

  华夏很早就有清明节前后吃青团的习俗,此时也有。不过此时的青团一般用鼠曲草染色增香,这和后世又不一样了。

  所谓‘洞庭饴’,流行于宋代,很类似青团。它同样用米粉,加上糖、蓬草灰制成,只是染色增香用的不是后世常见的蒿子,而是橘树叶。之所以名为‘洞庭饴’,是因为华夏很长一段时间都以洞庭橘为上品,这是十分出名的!有的时候洞庭甚至可以指代橘子!

  这里的‘洞庭’还和后世理解的‘洞庭湖’不太一样,在华夏,因为历史、传说等原因,地名重合是很正常的。所以盛产柑橘的‘洞庭’不是洞庭湖的那个洞庭,而是位于太湖洞庭山!

  这‘洞庭饴’较之青团,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只有一口大小...这倒是方便吃掉了。

  一般制作的洞庭饴,会在蒸制之前半包上一片洗干净的橘树叶,既能防止点心粘黏,又能进一步增香——吃的时候也方便了食客,直接伸手夹住半包着叶子的部分就可以了!

  如今还不见橘子,但橘叶却是极容易得的,许盈特意让人选了叶尖部分微微泛黄的橘叶。这样衬着深绿色的洞庭饴,显得十分好看!

  洞庭饴同样用十二隔得硬纸盒装着,盒子外面印的是清明图景,淡淡几笔白描,旁边有一行小字,正是‘橘熟洞庭香’。另外,无论是这两盒点心,还是之前的文房大礼盒,都有‘随园’徽记,这徽记还是用朱砂印上去的,十分显眼。

  又是吃、又是玩的,临走前还大包小包,这倒是让伙伴们有些不好意思了...他们这样的人自然不缺给他们送礼的!说实在的,那些出身不如他们的人想攀附他们,一个个绝对是最好的舔狗!只是陪吃陪喝陪玩,那是最基本的,送礼不断也常见呢。

  但许盈又不同了,许盈又不是想攀附他们!就算许盈说了,是为了给‘随园’里的作坊‘打广告’,他们也没太放在心上。他们当然知道‘名人效应’,知道他们带起风潮之后对随园的各个作坊有利,但也仅此而已了。

  这个时候是不太认可这种的...简单来说,大家都相信并习惯于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说许盈摆的宴席、送的礼物等等。但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就很难估量其价值了,比如他们给随园做宣传,这到底值什么呢?

  要知道,许盈甚至没让他们过多宣传,最多就是别人问起的时候说两句(许盈主要是担心广告太硬,反而起到反效果。而且他对自己的安排也有信心,觉得只要来了,就会变成‘自来水’)。

  回去之后,这些朋友对随园都是赞的,赞随园的美食、美景,赞许盈安排的好游戏,也赞送的那些文房——这可不是吃人嘴短,用过之后确实觉得好用!

  之后‘随园会所’就开张了,许盈原本打算将随园经营成一个提供宴饮场地的存在。但后来觉得不妥,一个是他今后可能经常来随园小住,这里总是人进人出的未免不方便。另一个,现在的高门大族虽然都涉足商业,但都不会直接去主持,对外也都低调。许盈已经将自己和随园联系在一起了,那就不太好讲随园开成园林式饭店了。<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种田文 三春景&nbsp;&nbs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