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298(1 / 2)

  许盈面前这满桌‘零食’就是明证,过去他是今天带来一样新点心,明天带来一样新菜色,日复一日,他的食谱竟然已经和上辈子没什么差别了。

  而作为重要饮品的茶,在许盈这里自然是早早就有了改进的。

  此时的茶不只是像后世人所知的,会加入各种各样的零碎食物(这在后世某些地区依旧有流传下来,有些地区饮茶会放芝麻炒米之类)。更重要的是,茶叶炮制技艺就有本质不同!事实上,现代人熟悉的炒茶是明清时期才发扬光大的!

  最开始茶叶作为西南、巴蜀地区的特产。只有当地人能享用,一般就是摘新鲜的。这样茶叶味道不是很重,但当地人也没想过特意去保存——就像每个季节都有的蔬菜一样,除非是做成咸菜、干菜,不然也没人去保存,大家都是吃当季的。

  后来茶叶传到了产地外,要运输,而且成为比较受欢迎的饮料,全年都有了需求,这才考虑到保存的问题。

  一开始的保存手法有多粗糙不用多提,但至少现在茶叶的保存法已经相对成熟了。

  现在茶叶一般会做成茶饼,只不过这和宋代流行的团茶还不太一样。此时制茶饼一般选用老叶,用米膏相和,然后做成饼状,阴干后保存。等到饮用的时候,茶饼还需要炙烤到变色,这才能捣成碎末冲泡。

  这样的茶饮料还得放辅料,芝麻、杏仁、炒米什么的,还在许盈接受范围之内。但主流的放葱、放姜就真的敬谢不敏了。

  此时对这种茶饮料的认知有两个,一则提神,二则醒酒。

  许盈肯定是喝不来这样的茶的,至于团茶,则是不懂制作方法,所以他干脆跳过了这一步,专攻起炒茶来。

  虽然宋代以前都没有炒菜,这个时候更是连真正的炒锅都没有。但以现在的工艺,做个铸铁锅却是不难的,只不过成本稍微高些罢了。有了炒锅,炒茶就要看炒茶师傅了,而在许盈这里,就是他笼统地说明炒茶的一些注意事项,剩下的就看他们自己领会了。

  或许一开始都是失败,但次数多了总会慢慢接近成功。

  其实原本他在东塘庄园时,庄园内并无茶树,但从别处引种也容易——茶树此时早就出蜀了,别处也就罢了,荆州已经很成气候了,荆州茶在此时也是有名的。江州虽然没什么规模,但确实有人在种!

  许盈只图自己喝,种的不多。茶叶长出嫩芽之后就令人掐了去炒制,每年就十分富余了。如今不仅有基础的绿茶,还根据发酵程度的不同,得到了红茶和黑茶...他自己是很得意这个的,只可惜时人饮茶习惯和他完全不同,他也只能自己私下得意了。

  眼下杨微如此捧场,还要续杯,倒是让许盈有种受到认可的感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