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2 / 2)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72章

  就在许盈打量杨微的时候,杨微其实也在观察许盈。

  其实很早的时候他就知道许盈了,许盈小时候在洛阳生活了好几年呢!因为种种原因,他颇有几年奇事流传。

  杨氏嫁入许氏,成为当家夫人,两家也算是比较紧密的姻亲了,杨微身为显支子弟自然也听长辈提起过这位表弟。不过当时的他并不太放在心上,毕竟这样的‘天才少年’就算不敢说到处都是,仔细寻寻也是有些的。

  然后就是许盈南下,中间有好几年再没听说过这个表弟的名字,直到《战国论》横空出世。似他这样的年轻人,大多热血未凉,最容易被文章中的豪情煽动,他们这个群体也是对《战国论》讨论最多的。

  杨微性情相比起同龄人要缜密很多,更多是看到了文章中一种全新的思想——当然,这也不是最重要的,相比起文章,他最在意的还是‘印刷术’。和族中许多长辈一样,他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东西。

  很快杨氏也试着做印刷,毕竟看起来还挺简单的,和印章原理差不多...但真的去做就会发现很多细节不是想当然就能成的。

  用什么墨最合适,用什么木头做雕版,雕版要如何处置,印刷时的技巧...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处处都是需要攻克的难点!

  当然了,只要给杨氏足够的时间,再配合人力物力,印刷术肯定能拿下,毕竟这不是一个特别复杂的技术。

  杨微好奇于一个比自己还要年少、早早就被家族送到了南方的少年,是怎么在稚龄就想到要做印刷术的。会是意外偶得吗?杨微不这样想。毕竟从《战国论》可以看出,许盈并不是寻常少年郎。

  非常人行非常事,说不定一切都是他心有成算的结果...虽然考虑到他当时的年纪,这样就太令人难以想象了。

  而当杨微真正亲眼见到许盈,不消旁人多说,他就有了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此时的人喜欢以外貌、风姿品评一个人物,认为一个人的内在必然会通过外在表现出来。一个人面相出奇,不论这种出奇是好的那种,还是坏的那种,总归这个人不会久居庸碌之中!

  事实上,这种‘以貌取人’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即使是现代社会也一样!

  看看文学作品里的描述就知道了,描写一个人的时候就常有‘生的雄壮,不是久居人下之辈’这类描述,书里这么写,读的人也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这在隐隐约约中已经成为某种约定俗成了!<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种田文 三春景&nbsp;&nbsp;

返回